人们都在跟连续剧的时候,我在跟美食节目。很多美食节目废话太多偏离了主题,我喜欢那种直奔主题的,于是到最后就只看《暖暖的味道》和《回家吃饭》这两个节目。偶尔也看看《食鉴出真知》。最近还有一个厨王争霸赛,看得口水直流……不为吃不到的美食,为的是那个大厨房和一大堆用具。
美食,讲究色香味,色排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你看到它感觉有食欲才会想去吃。可是在小家庭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特别是像我吃得不多儿子又挑食的,配色太多浪费太多。不用太多配料又要颜色好看的,需要酱料齐备,这一点也是做不到的。看了那么多大厨做家常菜,总结出来不过是配料腌制加火候。葱姜蒜生抽老抽加料酒是不可缺的配角,而主角有八成需要先炸再烧,这点我表示无奈,在我的菜谱里没有炸这个字。在跟着大厨做菜时,我常常把炸换成煎,也挺好的。
很多时候我不会照搬菜谱做菜,毕竟口味太不同。留下想要的,换掉讨厌的,就变成自己喜欢的。我也会尝试几个菜配料互换,做各种尝试。学着摒弃,学着更换,学着不将就。
遗憾的是,我过目即忘的脑袋留不住各种做法。(是不是学学<好先生>,把各种尝试记下来?)
我不喜欢给食物摆盘,因为摆盘后全冷掉了。每次做饭都是看好时间,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出锅上菜吃饭。我喜欢清淡的东西,是为了照顾我的胃。所以说,我做的菜,色和香可能都不存在了,就只有味了,这味,大概也只有我跟儿子喜欢了。妈妈的味道,是适合儿子的。
曾几何时,只吃咸鱼不喝水的人变得萝卜干煎蛋也嫌咸。
今天,我按照菜谱做了一个杂菌煲,自己加了儿子喜欢的肉丸和吃剩下的小油条。杂菌因为吸收了肉丸的鲜和小油条的面筋香而使味道更浓郁,连对蘑菇深恶痛绝的儿子也吃了不少。最好吃的是飞过开水的小油条,把油逼出来后更容易吸收锅底的汤汁,太好吃了!
为了让儿子吃几口蘑菇,我已经尝试了很多做法(想来我对儿子是真爱啊!)他还是一口也不吃。所以大家不会理解做个杂菌煲之后,儿子终于吃蘑菇时我欣喜又得意的心情。因为两人吃得少,为了保证多营养,我会一餐尽量多种食材搭配。又要喜欢吃又要顾及我的胃还要保证小伙子的身体供及,真是烧脑啊!(看来对做菜我也是真爱啊!)
在一锅杂菌里加上小油条,是灵机一动。我的胃不适合吃任何多油的食物,特别是油条,每次吃小油条都会引起胃不舒服。后来学会了吃一点后剩下的去做菜,但也还是极少吃的。(我的自控力还算不错,张德芬说,我们总是听从自己的头脑去做伤害身体的事。我倒还是理性的,所以才能撑到现在吧。)
把小油条焯水后做菜,是电视上学来的(当然小油条只有家乡才有)。其实一样是把和好的面做造型,再油炸,各地就有不同叫法了。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后,发现各地美食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不过形态口味不同而已。做个加减法,得到的就会有天壤之别。就像人的一生,加一点思想包袱与丢一些思想垃圾,就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
而最难做到的,往往是看似简单的。
这一锅乱炖,色相确实不咋地,都以为是把所有食材扔锅里煮了吧!却不知,看似简单的背后,付出了多少!我们常常只看到表面,用自己所看到的来判断事物,哪里肯去相信,眼睛看到的事和物,都只是冰山一角,就好像看文章,只看一句,或只看一段,和看完全篇,都是有完全不同的感受的。所谓断章取义、片面之词是也。
扯远了,说回杂菌煲。先把菌类焯水,去掉那个味道,改刀,再用各种配料炒好,平时喜欢炒什么就下什么(葱姜蒜和生抽是免不了的)。再起锅,下水煮肉丸,不喝汤的话水可以少一点。肉丸煮开了就可以下调味料了(我就下了点盐),再下焯好的小油条,炒好的菌类放在最上面,盖锅小小火焖一小会就好了。
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