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之前在成都影像馆看到的摄影展,这次“蓝天之下,万物熙攘”的摄影展似乎更令人震惊,大自然的色彩斑斓,优美的曲线设计,似乎摄影师只是一个剽窃者,或者好听点,是中间商赚差价。
摄影师自己也讲:
“人类曾试图掌握雕刻艺术,但冰山告诉我们,人类无法与大自然这一伟大的设计师匹敌”
“我喜欢自然界中形成的艺术图像”
最引人入胜的是每幅照片上动物的眼神——专注于活着本身,又有各自的故事。
有时在反思,我们对于动物,大多的理解只是来自于动物园或者《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书,或者动画片,包括今天看的摄影展,总是二手过滤后信息,总会形成偏见性的看待。毕竟,没有真正共处,有何来真正理解。
然而我们也不可能人人都与之共处,但我对那种东西是渴望的,想了解真正的自然是什么样的。
突然想起我在甲尔猛措问的问题:
“他们明知道生存率那么低,为什么还前仆后继地去羌塘?”
“想了解真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的。——但是,真正的大自然是残酷的。”
最近这几个月,自己也一直在探索,自己为什么一直要去徒步,但现在却对雪山感到厌烦。之前以为自己不过是追求刺激的感觉不能满足罢了,现在想想,或许,我渴望的,是真的大自然,有动物与环境的互动,哪怕那对我除了增加危险系数别无它用。
也在思考,摄影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发朋友圈?或许就是记录最令自己激动的那一刻吧,毕竟,人的记忆是会被大脑篡改的,拍下来,用客观事物,为当时的心理状态而保鲜。有或者就是另一种对美表达的方式吧。
(里面有很多震撼人心的照片,各个动物的动作,故事,打动人心,挑选一些我印象深刻的,作为附录分享。)
附录(版权问题,无图,看字)
两只野狗刁着猴子头准备踢球
一头母豹准备睡觉,摄影师捕捉到了其眼神,太过温柔,一眼望穿秋水。
两条蛇缠绵共舞
一张黑白照片,黑色底色上面有很多白色小点,命名为“幽灵之地”,黑色的其实是盐地,白色的是火烈鸟由于人类的破坏,不得不逃离,而遗留下来的蛋。摄影师用黑白表达悲伤。
一群蜉蝣,由于路灯的影响,把路面当做了海面,把自己的卵像雪花一样飞满天空,落在路面上,虽然很美,却又带有无限地凄凉。
被收养的火烈鸟当了形象大使。
最令人揪心的一张:一个猕猴正把手放在自己的脸上,以缓解自己脸部上的小丑面具带来的不适。顺着它的脖子的链条的终端,是牵着它,准备打它的主人
有个摄影师花了两年时间说服当地的野生动物孤儿院让她拍摄饲养员与小犀牛。结果照片一公布后,整个孤儿院被袭击,两只成年犀牛被杀死,饲养员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