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不能打孩子,没孩子之前,我肯定斩钉截铁地回答,肯定不能打孩子啊!
可是最近,面对处于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的鲁尼,我真的是每天都想狠狠地揍他一顿!
做事各种磨蹭,玩具到处乱扔,约定好要做的事情又反悔,稍微说他两句就大哭大闹,乱摔东西,用各种狠毒的话怼你……
终于,那天他不肯上学还大哭大闹的时候,我气急败坏地拿起旁边的折扇狠狠地打了他屁股两下!
每一个家长打孩子时,都可以找到千百种理由:
“他就是太皮了,不打管不住啊!”
“小小年纪就满口脏话,长大了还得了?”
“你现在不打他,将来他就会被人打!”
……
01 打孩子真的有用吗?
那天,打完鲁尼之后,他说了几句话,让我现在想来仍然毛骨悚然。
他说:“好,你既然都已经打我了,那我就更不去上学了!”
过不了多久,他又接着说:“你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信不信等我长大了,你老了的时候,我也打死你!”
那恶狠狠的眼神,瞬间瓦解了我伪装出来的强硬。跟孩子斗,你永远不会赢的。
尽管我知道鲁尼是嘴硬心软的家伙,可这话仍叫我害怕,如果我一直这么打下去,再好的孩子也会变坏啊!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打孩子根本没用!
其实,不仅是打孩子没用,任何对孩子的惩罚,长期来看都是无效的。
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说,惩罚的长期效果是孩子往往采用以下四个“R”中一种或全部来“回敬”我们: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暴自弃——“我是个坏孩子。”
当然,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之上。不懂孩子?试着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被父母揍的时候是何感受吧。
02 经常被打的孩子会怎样?
Dr.魏在「得到」专栏中说,打孩子的坏处,除了当时可能出现的身体伤害外,还有可能影响孩子大脑发育,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情绪障碍,孩子也可能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有项研究显示,那些经常被揍的孩子,大脑前额皮质的某些区域中灰质明显减少,意味着孩子将来更有可能患上抑郁等精神障碍,更有可能酗酒,智商测试成绩可能更差。
尹建莉老师也说,经常在家里挨打的孩子,一般都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学会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去欺负其他孩子;另一种就是习惯在受到欺负时忍气吞声,成为“受气包”。
记得前几年有这样一条新闻:
2013年11月,重庆一岁半的男童原原被奶奶误留在了电梯里。当再找到他时,原原浑身是血躺在小区楼下的地砖上,生命垂危。
经查,在原原奶奶出电梯时,10岁女孩李某将原原抱起,对原原进行了殴打,并将其从电梯抱回25楼家中,在客厅沙发上对原原继续实施殴打,后将原原抱至阳台栏杆上逗玩,致原原从阳台栏杆处坠落。
一个10岁的小女孩,为何会下此毒手?
对此,知名心理专家海蓝博士分析称,每一个孩子实施暴力的背后都是被暴力过的。被打的孩子心理发育相对来讲都比较迟缓,她对事实的后果没有一个判断。
小女孩的父亲承认,自己和妻子平常会打骂女儿,多少对女儿的性格有影响。他家邻居对当地媒体人士称,小女孩的父母都是当地一家工厂的工人,“平常很爱打牌,对小女孩缺乏关爱”,该邻居证实,小女孩家经常传出打骂声。
海蓝博士分析,从人的本能反应来讲,这不是预谋,而是一系列激发的过程。“很可能是当电梯关上门之后,小孩一看奶奶不在,哇的一声就哭了,一哭小女孩就会挺烦,于是实施了一系列暴力行为。”
我有个表妹,她爸爸脾气暴躁,小时候经常打她,以至于她初中时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几次自杀未遂,后来经过治疗慢慢好了,但是表妹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经常稍有不顺就大喊大叫,乱摔东西,她告诉我,她经常梦见爸爸拿着一把菜刀要杀她,她最听不得小孩哭闹,一听到马上就头痛欲裂,很想上去揍一顿。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都是极端例子,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被打大的吗?又没咋的,怕啥?
知乎上有位网友的回答我觉得很精彩:
被打大的娃,他就是心理没出纰漏,也会养成一个「看人脸色」的毛病。
从「看人脸色」。
到「阿谀奉承」。
到「曲意逢迎」。
到「趋炎附势」。
到「欺善怕恶」。
到「狼假虎威」。
甚至到「吮痈舐痔 」。
甚至到「助纣为虐」。
君不见,上面这每一个四字成语,都是咱们社会共有的病态?
请再想想,我泱泱中华文明,棍棒之下,都出了啥来着?
诸君,你以为在你面前挥舞棒子的,只有家长?
长大了,就没人威胁要收拾你了?
错,大错特错。
打骂是制止孩子行为最简单最粗暴的一种方式,却是最没效、副作用最大的一种。
03 你打孩子时的样子真的很可怕
意识到打孩子根本没用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前天晚上,鲁尼说想吃面包,于是我准备带上弟弟跟他一起出去。
就在我把弟弟放到推车上扣安全带时,鲁尼突然把灯关了,我赶紧说:“打开!我还没扣好呢!”
鲁尼立刻开了灯,可是他的手还放在开关上,一会灯又关了,然后他又打开,就这样一开一关好几次后,我怒了:“你在干嘛?!”
话音刚落,我看到鲁尼被我吓呆了,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这种着急、不耐烦、责备的语气多么像我妈啊!
看着鲁尼,我似乎看到了小时候战战兢兢的我,我想,我当时的表情肯定跟我妈怒吼我时一模一样,面目狰狞,恐怖至极。
我立刻温柔地说:“宝贝,请不要总是一开一关的好吗?这样灯会坏掉的。”
我想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拍摄的一段公益短片,一群艺人用街头哑剧演出了父母对孩子发怒的情景。
这个妈妈在讲电话,儿子只是去用手指戳了戳她,想跟她说点什么。
可是,妈妈转过身来,根本不听,张嘴就骂,接着扬起了手。
孩子习惯性的用手挡住脸。
这应该不是他第一次挨打。
另一个女孩,胆战心惊地递上作业。
面对的却仍旧是百忙之中不耐烦的父亲的咆哮。
父亲的样子更加的狰狞。
扬起手就要开打。
路人已经从看热闹到了惊恐。
有人用手机拍下这一场家庭暴力。
有人吓得捂住了嘴巴。
有的小孩子吓得紧紧抓住妈妈,担心自己也成为这样的主人公。
这虽然是个哑剧,没有一句对白,却看得人心疼,画面中的父母面目狰狞,路过的成人都捂着脸不忍去看,这就是我们打孩子时自己样子。
如果你把自己打孩子时的模样拍下来再回看,肯定也不敢相信那一瞬间面目狰狞的人竟然是自己!
王尔德曾经说过:“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
是的,就算时代在进步,孩子在变化,如今的大多数父母仍相信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为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
想想我们小时候被父母打骂时的感觉吧,哪一次我们是服服气气地接受父母的批评的呢?我们因此想要变得更好了吗?
04 如何忍住一颗打孩子的心?
虽然意识到打孩子没用,但是对于天天面对“熊”孩子的家长,特别是身心疲惫的妈妈们来说,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时刻提醒自己打孩子根本没有用之外,我最近在学习以下三种方法:
一是写情绪日记,记录“引爆点”事件。
大多数父母想打孩子的时候,并非孩子的行为有多么的十恶不赦,而是因为我们心里头有很多心结没处理好。比如你跟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或者你跟母亲之间的关系有冲突待解决;或者你从小就是这样被对待——被打到大的,所以不知道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天花10分钟时间,记录自己发脾气的情况,并深入觉察 ,到底是什么把你引爆了?
长期记录下去,你就会发现,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你的问题;表面上是对孩子的不接纳,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二是情绪失控时暂停3分钟。
当你情绪失控时,你就像是一台进入自动模式的机器,情绪脑占据主导地位,这时候记得抽身出来,及时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我要去冷静一下。”
深呼吸、洗把脸,等待理智脑恢复,再跟孩子沟通。
三是事后及时修复关系。
当然,谁也不是圣人,我们难免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就算忍不住打了孩子,与其陷入后悔愧疚的情绪中,不如如实地告诉孩子,我当时为什么发脾气,我是怎么想的,以及事后我的感受。
同时记得向孩子真诚地道歉,拥抱一下孩子,告诉他“我爱你”,及时地修复亲子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孩子的伤害。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绪,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这也是一个自我救赎,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困惑和问题,也将得到解决。所以,这个过程尽管很难,却仍值得我们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