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中的宝藏:钱币博物馆里的历史与艺术碰撞

那天逛完曹雪芹旧居,感觉意犹未尽。搜索附近博物馆看到钱币博物馆,大致位置在人民大会堂附近,二话不说直奔前去。到了附近,看到巷子口有站岗战士,确认后知道预约才能入内。拜热门景点所赐,这个算是冷门博物馆,余票很是充足。

还好自行车,按着战士的指示一路前行。第一次走进这条小巷,眼前的一切都很新奇。20年代的建筑透着历史的韵味,本想拿出手机拍照,想想自己身处何方,就放弃了拍照的年头。快到巷子尽头的时候,看到一座特别的西式建筑,推测这就是我要找的钱币博物馆。走近果真是,从标识上得知这是中央银行旧址。走进去保安热情介绍,这是外国的钱,要看中国的钱还得往前走。一句质朴的提醒,瞬间拉近了距离。人原本就不多,有的听完这句话掉头就走掉。剩下三三两两的走上楼去。

这是一个临展,看到布展明白了保安口中的外国指的的是匈牙利——匈牙利钱币历史展。一共三个展室。其中两个展室通过大量的图文配合实物详细、系统地介绍了匈牙利钱币从无到有,以及各个阶段钱币因政权变化而变化的具体情况。对于非专业的自己来讲,仔细看了,大概对其有所了解也就满足。意外的收获是第三展室,里面全是匈牙利中央银行收藏阿诺德,格罗斯的作品。单说名字,我不认识,只说代表作《永恒花园》我也不熟悉,可是说其绘画元素和风格——由微笑的人脸花朵、鸟类和仙子构成的童话世界,这就有些概念了。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幅幅作品,参透不了其中的浪漫和艺术,却能从感受到宁静和平和。阿诺德,格罗斯的艺术观点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已经充满了太多的困扰、忧虑、悲伤和恐怖,这些不应当被带入艺术中”。在金钱的世界里感受艺术的熏陶,也算是怪诞的碰撞吧。

出门左拐试探中循着三三两两的行人就来到钱币博物馆,因为攻略上有提到门票特别漂亮,一定要换门票。没有带身份证?不要紧,电子身份证一样管用。换完票安检入内。

里面和外面完全是两个世界。门口是个拍照圣地,看着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打卡,想着自己留影还要劳烦他人,一丝心动后果断放弃,直接入内。外面天热冷清,里面却是凉快热闹。

一个人注定会是沉浸式游览,凭着感觉直接被纸币诞生千年专题展所吸引。环视四周,没有集体讲解的痕迹,就独自一头扎进纸币的世界里。

纸币的诞生在历史课本上学过,那时的注意力完全放在那诙谐的名字上——交子。在这里正式相遇,知道了纸币的前世今生。

公元1024年,北宋政府设立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比西方纸币的产生早了数百年,这中间经历了官办交子和私交子的进化发展,依赖着中国历史的独特性,经过各个朝代对税收制度的变化,交子纸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各具意义,又有所差异。

毕竟是国家级博物馆,布展水平杠杠的。顺着策展人的思路可以梳理了千年来我国和世界纸币发展的脉络。宋朝纸币交子诞生;元代实行完全的纸币制度,中统元宝交钞直接被财政税收所接受;明代因税收制度高度实物化和力役化,纸币有出无收,失去了经济职能;清代纸币发行有钞贯、宝钞和官票,还有光绪的兑换票,鸦片战争后传统的钱庄票号与近代银行并存,此时的纸币制度进入混乱的时期;民国更因政治动荡,纸币五花八门,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一定程度上实现货币自主;进入抗战时期,红色货币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新中国以来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至今,已历时70余年,经历了五套人民币。除了我们熟悉又喜爱的人民币,纪念币也是纸币的一种,担负着多种或抽象或具象的意义。

除了专题展,常展是中国货币通史陈列,策展思路和楼下专题展相差无几,区别只在内容。纸币的历史是一千年,货币的历史则是二千多年,多姿多彩的货币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演变,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商周的海贝在汉字上留下永久的印记,从刀币布币到方孔圆钱,从金属铸币到纸币,从传统的铸钱到机制货币,都反应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史、文明进步史、王朝更替史、兴衰治乱史,更是技术演进史。读史使人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中国钱币博物馆用钱币来讲述中国历史,值得一游!

阿淼游于7月6日写于2024年8月9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