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心灵奇旅》很火,我和朋友也来到电影院去观看,那个时候还处于疫情管控重要时期,我们额外享受了包场看电影的快感。
从电影院出来,我跟朋友说我就跟那个有着音乐家梦想的主角一样,一直在寻找自己内心的花火。那个时候我对火花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清晰,也还是没有想清楚一些困扰许久的问题,并没有让我茅塞顿开。
直到在这一次师父的《非线性成长》拆书课上,我又一次忍不住在课堂分享中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现在想想还是有些丢人的。不过也正是这次以后的觉察和反思,让我突然意识到我想做的、我坚信的其实是“一个人只能自己给自己做选择,成长的本质是改变”,而我想做的是“渡人——助人自助”。
这个事情对我为什么那么重要呢?我联想到了三个场景:
第一个:我大学跨校辅修了华师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用两年的周末时间拿到了双学位,可是在一次家庭中父母和我弟弟之间的矛盾中,我妈生气的跟我说,你不是学心理学的吗?为什么解决不了自己家里的问题,学这些有啥用。我竟无言以对。
第二个:我大学认识了一个图书馆对我很好的姐姐,好到哪种程度呢?图书馆借书还书给我开后门,邀请我去她家里吃饭,有时留宿,让我参与她家新家具的款式选择,每次回武汉都会让我去她家里住,跟我倾诉她内心最隐秘的一面。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这很普通,但我们本就是一开始陌生人熟悉起来的,又怎么会苛责别人对你的好。但我那时却有些想逃离,因为她对我的控制欲和倾诉欲让我忍不住想去帮她解决问题却解决不了,终于有一次她跟我倾诉完然后大声说你不理解我,歇斯底里的哭泣,我才知道她其实有着很长时间的心理问题,她老公在年轻时也带她去看过心理医生,后来终是改变不了才选择了分居两地工作,因为她不愿意放弃武汉而跟随。我跟一起学心理的同学,也是我们共同的朋友说我们该怎么帮助她,她说我们帮不了,就听吧,顺着她,如果她愿意相信这样的美好假象,我们又何必非得让她认清现实,而且她又不伤害任何人。打那以后,我改变了跟她相处的关系,不再从改变她的角度出发,就做一个朋友陪着她就行。
第三个:工作第四年念头,一直带着我的培训总监向公司提出了离职,离开之前和我们每一个人进行了谈话,他问我“你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还是组织的事”,我说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负责,但我们从组织的角度可以为大家提供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我毕业就做培训管理工作,直到现在还是围绕培训和人才发展,我所做的一切工作,不管是课程开发、讲师管理、课程体系搭建还是人才盘点、干部培训项目,围绕的都是组织培训工作而开展的,而我潜意识却一直认为学习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我是不是也在否定自己的工作价值?
回到刚刚的问题,渡人对我来说为什么重要呢?归根结底我是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价值是通过和他人的链接实现,我做的事情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是有意义的。
这和一个人的价值观有关。谈到价值观,总会被认为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其实在我看来它就是指导一个人做选择的底层逻辑,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重要的,你怎么看待一个事情的问题。不同人价值观不同,而能找寻找相同价值观的人,是一种幸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怕也是如此。
当我重新回过头来去看《心灵奇旅》中的经典台词,发现下面这几句话我有了新的理解和触动:
“生之来处,生死彼岸。 ”
“ 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这儿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
“ 生命的火花不是目标,而是对生活的热情。 ”
“ 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我将珍惜每一分钟去活着。 ”
生命是需要觉察的。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对我说,她很羡慕我,因为在她看来我是一个对生活很有热情的人,我喜欢手工、户外、做饭、养花,吃东西总是吃的很干净,感觉很享受,对工作总是很认真,对朋友很真诚,而我的家人也让她感觉很温暖,而这个她经常是做不到的。
我说这不是很平常么?我也很羡慕你啊,你那么理性,想问题总是一针见血,这个我做不到。她说所以我们才能成为朋友啊,互补。
我慢慢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真的是有吸引力法则在发挥作用的。有些人,你只需要相处一会儿,就知道这个人和你同频;而还有些人,让你时刻想要逃离。但终究,留在你身边,值得你在意的只有第一类人。也只有这些人,能够促进你的觉察,让你轻松做自己,也才能慢慢发现关系的健康流动和生命的力量。
只有内心充盈的人,才能和世界友好相处,才能更好地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而生命的火花,在我看来是爱呀!
爱是一个动词,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关爱等等,理应是个积极主动的行为,我其实只要做好自己,爱那些值得我爱的人和事,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实现了。
而还有太多的人,包括我自己也都在持续修炼,我们内在的自我也许并不完整,但我们依然在努力修复,接纳自己,做一个向上生长的人,我想做的,就是看见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可以坦然去回答一诺的一个作业,假设生命中还有6个月,你想做些什么?从现在起,你又能做些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种假设里,就是未来还有很多年可以活,但谁知道呢?所以,认真问问自己这个问题,说不定真的就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