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
这是《以课为例,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系列的第三篇文章,关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天窗》,关注单元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对于单元要素,我需要发问:何谓关键,如何寻找,由此生发如何有序地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会情感,初步是到何种程度(对于全体是初步,对于优生是否需要进一步)。
今天的课例来自于“教育部课程中心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培训活动”。
原文呈现
单元及课文解读
《天窗》是部编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接下来,我们结合专家的解读,来了解这个单元和这节课。
课例展示及点评
师:在这个会场上上课,你什么心情?
生:紧张、激动、兴奋
师:作为小主人,谁来介绍龙口?
生:海鲜、粉丝、南山大佛(师评价)
师:一饱眼福,大饱口福。
赏一组图片(师解说),引出茅盾的故乡以及茅盾。
师:今天,一起来学习茅盾爷爷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
生:天窗
师:故乡,有着高高的屋檐,长长的阶石路,幽幽的水巷,这么多美景,作者都没有写。而是将笔触落脚在一个极小的点上——
生:天窗
师:默读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
生:天窗的样子和作用
师:你很会读书,一起看,这就是天窗。一起读读。
生读。
师:还写了什么?
生:天窗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作者对大人的感谢
师:作者对大人的感悟。(评:学生说感谢,老师讲感悟。故意?听错?还是?两个词大不一样。)
师:写了三部分的内容,结构清晰。重点写什么?
生:天窗对孩子的想象的快乐。
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师:慰藉,比较难写,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评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了意思,老师可以马上追问:用文中的话,可能就是——。也许比老师直接提出这句话好一些。也许找到这句话有难度,但寻找关键句也是必备能力。)
生说,师评价。
师:我们的汉字,讲究变化。同时,笔画复杂的字,要会拆分。慰,上下同宽,点画居多,形态不同,分布有序。慰藉,横画,长短不一,左右避让有礼。请你在学习单上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评:指导全面。可,要求太多,太杂,看起来没啥重点。)
生写字,师提醒姿势。
师:对照口诀,画一个星号,自己奖励自己。
师:慰藉,平时不常见,怎么理解它?
生:唯一安慰自己的东西。
师:你学会了用近义词来理解词语。慰藉,就是安慰。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生读。
师:这句话,出现了两次,为什么重复相同的句子?
生:可能是全文的中心句。
师:强调它的重要性。学文的时候,就要对重要句子,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你来看——
师:这天窗,在什么情况下,成了孩子们的慰藉?
生:大人把孩子关在屋里。
生:晚上休息的时候,成了好朋友。
师:在雨里跑跳,很快乐,谁来读读?
生读。
师:老师听到你把“顶”读重了,为什么?
生默不作声。
师:你只是觉得应该这么读。谁来说?
生:对比。
师:你发现了重点。那个“顶喜欢”,你读出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高兴、不想回家、流连忘返
师:孩子们顶喜欢,而大人们——
生:偏就不许。
师:把这两句,放在一起,谁来读?
生读。
师:还有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谁来读?
生读。
师:由高兴到失落,还带着一丝丝不情愿,一起来读。
生齐读。(层次较清楚,一句读悟,一句再读悟,对比读,合起来读)
师:抓住重点词句,我们从看似普通的句子里读出了孩子们情绪的变化。语言多么精妙。
师:读着读着,还是阵雨来了的时候吗?还是什么时候?
生:还是心情不情愿、失落的时候,失魂落魄
师:这么多情景,这么多情感,交织在词语”这时候“里面。一起来读。
生读。
师:就这样,一颗蠢蠢欲动的心,被关进黑洞里。天窗,究竟带来了怎样的慰藉?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生自学。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
生读原文
师:这是看到了,想到的呢?
生读。
师:细心的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标点符号把想到的和看到的,分开了?
生:分号
师:在孩子眼里,雨和闪电,是什么样子的?
生:卜落卜落跳
师:你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词,给你什么感觉?
生:十分轻快、调气、活泼可爱
师:声音细碎,节奏轻快,让我们一起读读
生读卜落卜落跳。
师:跳跃轻盈,富有节奏,再来读
生读。
师:一瞥,什么意思?
生:一看
师:瞥的字源,目光,一扫而光。文中说的什么呢?
生:闪电像飞过去一样
师:速度快。读的时候,轻快。你读读试试
生读。生齐读。
师:还有哪个词,有新鲜感,抓住你的眼?
生:十倍百倍
师:说说你的感觉?
生:比平常的要猛烈。
生:猛烈,感觉好像——
生:彻底清除
师:你理解的是扫荡的意思。猛烈的扫荡,带给你什么感觉?
生:哗的一下扫荡
师:你用了拟声词,指的是,力量大。
师:谁来读出这力量和气势。
生读。
师:透过”猛烈地扫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雨、风、雷、电?)
生:雨是滂沱的,怒号的风,响彻天空的雷,明亮耀眼的电
师:带着这种感觉,谁来读?
生读。
师:一次词,就是一个场景,一幅画面。看,像这样的短语排比,读的时候,还有注意节奏的轻重缓急。谁想再来试试?
生读。生齐读。
师:作者看到的事物是单一的,想象的事物是丰富的。你们的心情变得——
生:兴奋、高兴、
师:我们的心情变得兴高采烈,饶有趣味。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天窗不仅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慰藉,还带了想象的无穷乐趣。然而,读到这里,远远不够。我们不仅要读懂文字,还要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一起走进一段历史,了解茅盾爷爷的经历。
播放《茅盾经历》视频
(此处视频,卡了,未作记录,估计:教师让学生根据写作背景谈心情。)
师:借小小的天窗抒发心情的散文,有很多。这是《雷雨前》中的句子。
生读。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又读出了茅盾爷爷怎样的心情?
生:生活的压抑。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结合句子说理解。
师:此时的茅盾爷爷既彷徨又苦闷,他多么希望大雷雨能冲洗出一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谁来给大家读。
生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滴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师:小小的天窗,给大人们带来光亮,给孩子们带来了想象,给作者带来了向上的力量。我们一起读——
生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师:课文的第五段和第七段,写法相似,自主学习。如下——
生读句子,谈理解。
师:作者一连用了三个“也许”,让想象变得丰富起来。
师:这一部分,有没有想交流的?
生结合第一句谈感受。
(此处又卡,略去。估计赏析排比短语: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师: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也许是?
生接力说话。
师:通过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幅幅不同的场景。你看,你们想到了,远比看到的,要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你来读。
生读最后一段: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 “无” 中看出 “有”,从 “虚” 中看出 “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实!
师:课文学到这里,天窗,仅仅是一扇普通的玻璃窗吗?它还是?
(评:教者老是不放心,总想着引导,让学生接话说词。其实,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就可以。何必这么辛苦。也无必要。)
生:打开想象之门的钥匙
生:开挖想象力的启发点
生:孩子们孤单寂寞的朋友
师:有时,生活会给我们一间没有窗户的房子,但只要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就会变得豁然开朗。
(评:此处,学生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好像有些脱节,各说各话。)
齐读。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你看,一个简陋的天窗,一个多彩的世界,一个五味杂陈的回忆,茅盾爷爷借小小的天窗,抒发情感,反映时代的风貌,给人以启迪。
师:他的很多文章,都是这样,以小见大。课后,继续阅读茅盾爷爷的同类散文。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