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向往,昨天一早出发,迫不及待地投入雪乡的怀抱。
坐大巴车,一路上睡睡醒醒,睁开眼发现外面全是雪。开始是高速,后面是国道,再往后是更窄的柏油路,好在有了柏油路,不再是沙土路,路中间轧出了车印,其他地方还是有雪。往远处看,层层叠叠的丘陵地带,也都覆盖着白雪,果然是进了雪的国度。
雪乡已经不那么原生态,能看到的景点都是包装过的商业化呈现。虽然如此,但大自然慷慨赐予的雪,依旧可以来这里畅享玩雪、拍雪、闹雪的乐趣。
昨天的行程,早上六点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出发,平山服务区短暂休息,亚布力滑雪场接一拨游客,十点四十到了吃午饭的地方,开始各种玩儿,体验马拉爬犁,坐雪地摩托,大秃顶子山耍雪,领略萨满族风情并在林海雪原穿越2公里。晚上五点半到达雪乡,六点多晚饭,观看雪乡人闹玩意儿,大型篝火晚会,逛遍雪乡大街,游览梦幻雪乡,看二人转演出。行程安排的很紧凑,值得玩儿的景点也不少。
1.大秃顶子山
大秃顶子山在哈尔滨下辖的五常市东南,距离五常市170公里,距离哈尔滨市近300公里,主峰海拔1690米,是黑龙江境内最高峰。
网上说,徒步爬大秃顶子山,体力好的4个小时可以登顶,体力差的6个小时也可以。我们是坐大巴车,走盘山公路到山脚下,换乘雪地摩托,到山中间一个平台处,再换乘当地称“雪龙号”的交通工具(其实是雪地步兵车,一次乘坐15人左右)到几乎山顶位置。登顶可以走木栈道,也可以直接爬雪坡。
雪地摩托,一次两人,速度很快,在坡度很大的山间飞驰。上山略慢,感觉也很刺激,风呼呼地打在脸上,摩托车扬起的和风卷起的雪沫不时吹在脸上。到了下山才发现,山坡这么陡,速度更快,好像要一头栽下去,突然一个漂亮的弧度,轻松地滑过。上下山时间都很短,两分钟左右,但绝对够惊险刺激。
“雪龙号”是履带式载人车,速度慢,但比较平稳。里面空间狭小,密封性也很差,应该是柴油车,车厢里满是未燃烧充分的柴油味儿。坐车时间也不长,五分钟以内。
下了“雪龙号”,就可以在雪地上尽情撒欢了。虽然来的游客多,满地都是脚印,但雪很厚,让人禁不住躺下打个滚。我们没走木栈道,而是直奔雪坡,深一脚浅一脚地爬上去。有的地方很陡,还有些滑,爬的略微吃力,好在并不远。爬上去,十分钟左右。
上去了,发现并不是山顶,可儿子不想往高处再爬,就在这一段,顺着这个天然的雪滑梯,爬上来、滑下去,玩儿不亦乐乎。
天空湛蓝,飘着的云很低,似乎伸手可以摘下来。风很大,云朵像羊群一样从山顶漫步而过。几棵白桦树,傲然而立,如卫士般守护着这片白色童话世界。
2.林海雪原
2公里的徒步穿越,丝毫没有我原来想象中的紧张,完全是放松之旅。可以随处停下来,孩子们打雪仗,大人们忙着拍照,随便一个地方,随意一个角度,都是美丽画面。
这里也是萨满风情区,会经过满族人故居,里面有萨满时腰间系的东西;一个类似神庙的地方,但是没有供奉神灵,背景是各色龙旗,前面放两面大鼓,还有铙钹,边上有一个木头做的雕像;一路可以看到树上挂的牛骨,是萨满教崇拜动物的体现。
大家都对萨满教没什么太多兴趣,导游是个年轻人,简单说几句,没什么人听,也就不多讲了。
大家在林海穿行,在雪原漫步,为独特的自然风貌深深吸引。遥想当年东北抗联,也是在这林海雪原、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周旋。而今,太平人间,少了当年的豪迈,多的是悠闲和享受。
3.雪乡大街
雪乡一条主街,长度800米左右,用导游的话说,手里抓一把瓜子,边走边嗑,瓜子没磕完,已经走到头了。
街道两边以饭店、旅馆为主,还有各种买货的摊位,有卖烤红薯的、冰糖葫芦的、小纪念品的、各种冻水果的、雪糕的,也有雪铲、雪板、雪爬犁的。
饭店种类也很多,有东北菜、炖菜、火锅、饺子等,也有烧烤、咖啡、奶茶,时尚的、传统的,特色的、大众的,中式的、西式的,在这里交融汇合。
商店也应有尽有,卖皮草的、土特产的,小超市,邮局,还有雪乡展览馆、村委会、二人转剧场,观光木栈道。
这里已经形成了以旅游观光为主体的产业链,相关的吃住行用玩一应俱全,只是条件相对简陋,物价也偏高,不过已经明码标价了。
我们是跟团全包的,含了三正一早,早饭是馒头、鸡蛋、四个咸菜(榨菜丝、辣白菜、红豆腐、腌山菜)和大米汤。昨天的午饭和晚饭,号称东北菜,也确实有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白菜粉条,但是味道着实一般,卫生条件也堪忧。
住宿号称是民宿,主要指的是大炕。我们赶上了客流量不是很大的时候,一家三口包了一个炕。平时这个炕都是六个人共用,没有向外的窗户。我们一家三口,都觉得空气有些差,如果是六个人,污浊程度可想而知。房间有个小卫生间,蹲便,洗手池很小,有热水器(这点很满足,至少可以有热水洗漱,想洗头洗澡都可以),但是没有一次性洗漱用品。
总的来说,条件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么偏远,基本的生活需求可以满足,但是接待量太大,他们有疲于应付之感,饭菜、住宿都不够用心。
4.二人转
晚上,游览完梦幻家园,九点二十观看了人生第一次现场版二人转。
之前听说过二人转俗,有的甚至是低俗恶俗,会有一次色情类的话语、表演,想着如果有这种情况,就带孩子赶紧撤。
昨晚的演出,俗倒还是俗,毕竟二人转是东北农村土生土长的戏种,但没有低俗恶俗,演员表演也很用力用心。共三段,每段都是男的先出场,热场一段时间后,女的上场。
印象深的是最后一个口技男演员,一个口技串一个口技,唱歌曲《父亲》高潮部分,模仿《熊出没》里的熊二,模仿迪厅各种乐器的声音,最后和女演员一起唱了经验曲目《过小年》。他在台上幽默诙谐,时而活力四射,时而楚楚可怜,时而暴跳如雷,时而笑脸如花,和女演员捧逗之间让人捧腹不止。
二人转美中不足有两点,一是总在要掌声,每个演员都要,每个环节都要。掌声是观众对演员的肯定,也是与台上的互动。表演好,观众自然认可,也会发自内心的、不由自主的鼓掌助兴。但这种频繁要掌声,用各种方式要,甚至有些耍泼的方式,让人有些不舒服。
二是对人的不尊重,比如三段都出现了打脸的情节,可能这是二人转的一项基本功,但是当众啪啪打脸,确实觉得被打者很可怜,打人者很野蛮;有些类似虐待的行为,比如铁板桥故意踩到裆部附近,脖子里缠钢筋等。
二人转看完已经十点半了,走出来发现下雪了,累了一天,有些疲乏,看到从天而降的雪花,又兴奋起来。早上起来,雪依旧没停,应该是下了一夜,路上又添了厚厚的一层。
走在雪乡大街上,脚下是雪,眼前是雪,身上是雪,雪精灵在这里舞动。
再见了,雪乡!希望再来时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