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个事,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小广场,每到傍晚,不少电动玩具车“突突突”开入广场,微信支付,每次大约10-15分钟,10-15元不等。最近这种车子越来越多,寻思其利润。某宝查询,一台车价格250-800元不等,视车辆大小决定。
假设均价500元/辆,10辆,每晚每车消费10次,12/元/次,每日营业额1200元,每月36000元,按管理员2人工资6000元、广场管理费及冲电费5000元(随便猜的,也许更少),月收入25000元。暴利啊!广场还有一些供小孩子磁铁钓鱼、圈地滑轮培训的,各出其招。
听完分析,女儿目瞪口呆。为什么说这事呢?主要想说这些卖家利用了广场的免费场地(也许有少许收费,未了解)、人流。竞争太激烈,很多时候,不会借力根本PK不过对手,甚至难以盈利(生存)。
在一辆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踱步,一定比马路上骑自行车快得多。找到并踏上那趟火车,比使劲锻炼大腿肌肉更重要。
一些商家延伸地届,“借”着公共用地;运用一些关系,联接着公家的水电;蹭着知名人士的热度销售自己的商品……都是借用的范畴。
对个人而言,学习,借的是别人的经验与思考,丰富自己的大脑,是一桩极合算的买卖。
运用到理财方面,靠自己骑车,总有体力不支的一天,得找到那趟火车。自己行,造火车;自己不行,找到好火车。办不了企业,就投资企业。身边有合适的,借款赚利息、或入股。没有合适的,那就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基金。当然,投资有风险,看政策、看市场、看人,都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强调的是“借力”。
聪明人总会在方方面面四处借力。
持续借力,需要“成人达己”。相互受益,才能保持长久关系。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
在关键对象上提供对方最需要的东西,事半功倍。这也是一根针经过若干次交换获得一套房的逻辑。
多学习、多动脑。不“借力”,不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