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这是1989年版《暗店街》的开头。由薛立华先生翻译。到了1994年王文融教授翻译为“我什么也不是。”
原文是“Je ne suis rien.”王教授的翻译在字面上精准无误,而薛先生翻译的,则更富有悲伤的气息,就像开头”居伊“在夜巴黎某家露天咖啡馆里因为一场突然起来的大雨而发出的一声轻叹。经由王小波在《万寿寺》中直接对薛译的演绎为读者广泛的接受了,这是个太出名的开头,以至于94年版的开头,虽然准确但很难受宠。
我很喜欢这部薄薄的小说,10万字,节奏舒缓,莫里亚诺”水汽般的叙述“,你可能早就知道主人公最终的结局,但还依旧着迷,不是结果,仅仅是阅读的过程。就像我们享受登山的过程而非真正希望坐缆车直达山顶一样。
总得说来,人之一生始终是漫长的。年少时的记忆,就像海边留下的脚印,不用多久就会被海水重新卷走,从世上消失。海马区就是每个人的沙滩。而时间则是那永远能够吞吐一切的海水。
现在我似乎已经忘却了大半年少的经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线索。我曾在哪里居住过,我曾就读的学校,因为城市的变迁已经不再留有任何踪迹。那么我到底是否在那里生活过呢?我儿时的伙伴,现在已经无从找寻,他们现在见到我也许会说”你没变。”或者”你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人。”那么我什么地方改变了而我又不曾察觉,我什么地方又没有改变而我已经不能从繁复庞杂的记忆迷宫里找到相应的依据?实际上他们也可能忘了,他们可能只是在根据自己也所剩不多的模糊印象对我说着并不准确的话语,而仅仅表达的是他们对时间流逝的看法。
你二十岁时你就不会再记得你十岁之前的事,你三十岁也不会记得二十岁之前的事,到了四十岁,你很可能已经忘了大半年轻时的事。你从什么地方走到现在,你不再去追索,大多数时候,这好像是个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但是你站在这里,也就是现在这个“山顶”,底下的风光被迷雾所笼罩,你不可能再往下面走了,你前面还有许多“山顶”,等到了下一座,你又会看不清你之前所在的地方了。
昆德拉说人生其实连草稿也不是,草稿是允许修改的,可是人经历过的事终成定局无法改动了。你继续往前走,留下更多的无法修改的草稿。
我之前很觉得忘记过去是一件使人保持快乐的方式,但过去的遗忘,意味着重量的减轻,飘飘何所似,悬在半空中,像是孤魂野鬼。而博闻强识的人则是痛苦的,因为记忆是我们痛苦的唯一依据。更多时候我们是不可能完全遗忘过去。所以我们更像是风筝。一根若隐若现的线连接着我们与过去。而天空是这样高远而看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