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孩子赢了是喜剧,父母赢了是悲剧。”
亲子之间的较量,是赌气,是泄愤,是惩罚,唯独没有教育。
父母看似赢了心智和身体尚未成熟的孩子,实则输得一败涂地。
错把贬损当批评
家长明明可以好好说话,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可偏愿意用损话刺激孩子。
就像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写字潦草时,就会说:
“狗写的都比你好看,你怎么好意思写出来。”
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家长又会说:
“你真厉害,总能有本事把妈妈的期望值降得更低。
作为家长的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话语会有正向作用吗?以为贬低孩子就能提高自己的地位了吗?
李玫瑾教授曾说:
6岁之前,父母的唠叨都是黄金。12岁之后,父母的话语都是“垃圾”。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自尊感和自主感,早把自己当大人看。
而爸爸妈妈还一直把TA们当成孩子,不分时机,不分主次地说一通。
此时,父母的话语不但一文不值,而且特招人烦。
《解码青春期》一书中说: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
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的支持。”
为此,做家长的需要:
1. 不较真,提高对孩子的容忍度
相信,很多家长在每次测试后,会要求孩子订正后再复盘一次,写出失误的原因,分析不到位,撕了重新来一遍,什么时候满意了什么时候停止。
可是,越逼迫孩子,越敷衍了事,离家长想要的结果越来越远。
如是这样不如转变一下策略,不再揪着某些让我们不太满意的地方不放,而是逮着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猛夸,这样孩子也不再处处和家长对着干。
和青春期的孩子较真,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所以,那些无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该放的就放,亲子关系就能迎来破冰时刻。
2. 避开锋芒,改变和孩子的沟通模式
青春期的孩子犹如一个炸药包,不定哪句话、哪件事就引发爆炸。
我也是在教育孩子时碰了钉子,才发觉应该改变之前惯用的命令、讥讽的口吻。
孩子放学回家时,不要第一时间就说“去写作业,立刻马上”,而是询问孩子“今天累不累,想先写作业还是先休息一会儿?”
我也会和孩子分享我在上班期间发生的一些趣事,聊一聊孩子在学校听到、看到的趣闻。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而是和孩子分析考砸的原因,把知识点再巩固一遍。
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家长会看见孩子比以前自律多了,玩半个小时后准时写作业,并且不再潦草应付,背东西也专注了很多。
美嫺读到这样一句话,非常喜欢:
“铁一样的教育,最后落在孩子身上,都会跟水一样绵软无力。
柔一样的教育,最后落在孩子身上,都会跟铁一样刚劲有力。”
所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是下下策,只有摒弃那些命令式的、不留颜面的言语,孩子才能卸下一身防御的装备,与你亲近。
3. 少侵入、多尊重,给孩子留足成长空间
家长要多站在孩子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总认为TA还是个孩子,只需要跟着我们这个教育者走就会万无一失。
换位思考后不难发现,这一代的孩子衣食无忧,可TA们的精神压力一点都不小。
下了学堂又入补习班,忙得像陀螺,不够宽厚的肩膀上还要扛着一家人的期望。
如果每天再承受父母的耳提面命和监视,TA们真是一点喘息的空间也没有了。
结果就是,孩子烦躁,父母生气。
《正面管教》一书里说: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TA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理解和尊重,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一起打败问题。
唯有如此,问题才会被顺利解决掉,孩子也能在平和中得到成长。
想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说过的话:
“青春期总会结束。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孩子还会在成年之后重新回到你身边,而你会对TA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总是批评TA、反驳TA、要求TA,亲子关系就破坏了,当TA成年后,你就很难再对TA有影响了。”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做出的每一个改变,都会对孩子的未来和自己的后半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不要总因为孩子暴躁、冲动、易怒,一心想修理TA、纠正TA,而是把TA的青春期当成修复亲子关系、改变教育方式的契机。
所以爸爸妈妈们,请做好准备吧!陪孩子度过可能是鲜花,也可能是尖刀的阶段的青春期,希望能助力孩子开出属于自己的花和接出自己喜欢的果实。
以上分享的是今天学习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