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这么悄无声息的去了!
每个人带着新年中孕育的希望,又开启了新的生命之航,而令人回味无穷的则是那份对逝去岁月的眷恋和深深的感怀。
01曾经的年
我是一名七零后,小时候家里各项条件自然不能与现在相比,但年却也过得有滋有味,每每提起来,便满满都是简单的幸福。
儿时过年,最喜欢的味道是那四处溢香的肉味。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冰箱并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只有条件优越的家庭才能有此“高配”。我只记得当时,我们家族中只有姑姑家有台冰箱,它的容量不大,个头较小(不足一人高),但海尔的那个标志——两个搂抱着的可爱小人,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时至今日,家里曾购置过大大小小五个冰箱,但无一不是海尔的。我经常在想,这也许都是小时侯对它的羡慕、渴求所致吧!
因为没有冰箱,所以每到春节,为了确保肉类食材尽可能的不变质,母亲总会将鸡肉、猪肉呀进行煮熟,方便有客人时食用。我总是站在母亲的旁边,听她一边讲操作要领,一边看她将五花肉反复清洗,再切成如同现在中等柚子大小的块儿(避免太小煮熟后散落汤内)。然后再将一口大锅支在锅台上,用劈柴火烧一锅开水,将肉皮朝上放入锅中,再放入大葱白段、老姜片、花椒、八角等大料。
火在锅下烧得旺旺的,就能看到肉在沸腾的水中忽上忽下了........在不断调整火的大小中,大约至一个多小时,便将肉逐个捞出,此时肉嫩皮香,顺着肉丝儿的方向切上一盘,浇上盐、醋、香油调制的佐料,再配上香菜、葱花,单说那香味便令馋嘴的我们垂涎三尺,咬上一口那则更是满口留香了。
充分晾凉、沥干水分的肉,则更容易切的整齐与均匀,可以凉拌,也可以回锅再炒,不管哪种做法,都是别有一番风味,深得我们的喜爱。
煮肉剩下的肉汤,也是不可浪费的,因为在春节里,无论是烧、炒、焖、炖,它都是最好的提鲜伴侣。特别是炖揽锅菜,它是绝好的增味料。那时的春,弥漫着肉的香味........
儿时过年,最好吃的“休闲食品”是焦果子。
农村家的孩子,过年时虽然也有少许的糖果、瓜子等零食,为春年增添一份难得的喜庆与欢乐,但焦果子却还是必不可少的美味。
母亲经常讲,炸焦果子,最关键的是和面,要将适量的食盐、黑芝麻加入面粉里。分次加入凉水,用筷子搅拌面粉使之成为面絮。再将面絮揉成面团,宜稍硬,再醒半小时。醒好的面团分块,取其中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片,擀好的面皮对折然后切成长方形面片。在双层的面片中间部位用菜刀尖划出三条差不多长短的豁口。把面片分开,一端从中间的豁口中穿过。
中火烧油,油六成热的时候放入翻好的面片,不停的用筷子翻动果子,待两面金黄即可。茶余饭后拿上一个,嘎嘣嘎嘣脆;一家围坐看电视时,你一个,我一个,边吃边看边聊;来了客人,也总是拿出来,放上一盘,老少皆宜。
虽说这焦果子的制作过程,我耳闻目睹了二十多年,也亲自实践过多次,但至今也没有将母亲的这项手艺学到手,每每春节,还都是老母亲做好了送给我们品尝。每当吃到它,童年便重浮于心头........
儿时过年,最开心的事是走亲访友,吃果匣儿子。
那时,走亲访友最好的礼品便是果匣儿子了。果匣子是用牛皮纸样的材质做成,长度同A4纸,但宽度不及,盒子上面配一张印着图案的红色油纸作为装饰,再用细细的荆绳系上,浅浅的盒子里装满了薄饼、羊角蜜、江米条、蜜三刀等现在称之谓的老点心。
每当父母骑着自行车载着我们走亲戚时,我们总会站在卖礼品的摊点前,看店主熟练地将各种点心有序地摆入盒子里、盖盖儿、放红色油纸、系绳子,再看人们你一盒,我一盒地争着购买了挂在车子把上,那抹红色便在大街小巷四处飘动了.......
家里如果有客人送来了这礼品,自已总会偷偷地用细小的手指从盒子一端抠出一个小口朝里面反复观察,再盖紧盖子,使劲前后摇晃,直至把自己喜欢的关角蜜晃到盒子边上,用手抠出来,再将果子晃匀了放回去,偷偷咬上一口,看里面满满的糖汁直往下流,那种甜便一直淌到了心底里........
02现在的年
现在过年,自然什么都不缺,离家不足五十米的超市里,零食、水果、各种食材都是一应俱全,这些平日里也时常买来给孩子们吃。到了春节,孩子们、一家人还是喜欢到超市里争着抢购足自己心怡的物品,大肆开启假期模式。
过年时,大家的饮食习惯有了改变。
以前春节临近,婆婆总是一早就把冰箱装的满满的,特别是羊肉、牛肉、鱼块等各类肉食材占据了冰箱全部的冷藏区域。其实,一个春节下来,保鲜的蔬菜往往是买了又买,肉类食材大部分都被剩余了下来。
特别是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家倡导就地过年,还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这也让大家春节走亲戚的习俗观念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往往是人到、礼到,饭不吃,所以很多春节购置的食材也只都是供自家所用了。
于是,现在购置食材的时候,时令的水果、新鲜的蔬菜多了起来,各种肉类食材也渐渐减了量。饭桌上,诸如凉拌黄瓜、酸辣白菜、烧菠菜类的素菜深受众人所爱.......
过年时,最喜欢的事是居家与陪伴。
春节走亲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骑上自行车,拖家带口,今天到这家吃吃喝喝,一去一天,明天再去那家。一个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走路、吃喝中度过。现在的我们,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了小汽车,满载上一车礼物,这家看看,那家坐坐,一天时间,县域内的亲戚便都串了个遍。
剩下的大把时光,便是平日里难有的消遣时光,追追平日里没有时间看的电视剧,与孩子们一起看几场电影,夫妻间互相拼个厨艺,也给自己的梦想一个空间,去阅读、学习!
年就样随时代而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味,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不同里自然也见证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但我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