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世界本源很好奇,概念却很糊涂,这本书似乎帮我捋了捋这些概念。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我几乎在学校环境中待了半辈子,由于学习理工科方向,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也没有将这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但一直在这样的思想氛围中,所以前几年我对辩证唯物主义深信不疑,相信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可以由科学解释。若是不能解释,只是暂且没被发现而已。
进入社会后年岁渐长,开始对形而上学也唯心主义感兴趣,其实唯心主义早在心中种下种子。小时候,村里很多人家信仰佛教、道教或基督教,当时懵懵懂懂,只觉得不同教派的区别在于不同的形式和活动。以前的我过于理性,缺乏感性,所谓感性就是对情感和精神力量的认知。步入中年之后,对社会和人的复杂性有了更多了解,渐渐能感觉情感和精神的力量,发现好多事情并不能简单用公式或定理来解释证明,反而暗合佛教或道教的理论。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家虽然从事不同专业,实际上都有同一个趋向或者梦想,便是不停寻找世界本源是物质还是意识的真相,这一点每个普通人思想深处也有。
作者介绍了很多种阐释世界本源的角度,然后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阐释他自己的观点,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这两种看似天差地别的理论结合起来,认为整个世界由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构成,无论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岩石、其他动物还是我们自己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你在自己能观察到的尺度觉得自己跟外部世界相对独立,但在微观尺度看,并没有那么独立的界限。
没有证据能用因果关系来证明意识由大脑生发,它们很可能只是相关关系,所以意识很可能由复杂自组织系统涌现出来。从这个角度看来,意识更加本源,整个世界所有因素都有意识。因为有了精神意识,人们才看到了世界的各种各样的表象,就像柏拉图的洞穴之喻。
自组织系统的全阶序性质决定了世界上的有机物或无机物都是系统的一部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上下、高低、左右之分,只是自组织系统中的那些因子在因缘和合下不停的湮灭、创造的产物。我即世界,世界即我。世界就是生生灭灭,无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必要那么焦虑。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自己很重要,在全阶序宇宙理论下,一切都是空的,我们的存在居然如此渺小,这件事让我有一点点沮丧,又有些高兴。对于一个喜欢写小说的人来说,世界一下子明朗起来。既然每个人都差不多,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周围观察仔细,把自己的情感了解透彻,那就了解了其他人,只要写出感动自己的小说就能感动其他所有人。
我们的存在虽然没那么重要,就算下辈子变成石头,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好好在这个充满幻象的世界里好好活着。
以前我所关注的自组织系统就是蚁群,对众愚成智的现象有所了解,这才发现生活中确实很多自组织系统的例子。既然世界上有这么多自组织系统,我能想到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兼具适应性、鲁棒性和稳定性的自组织系统,让自己的精神通过读书写作日新月异、不断提升,希望有一天能够见到宇宙层面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