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孩子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论,有支持和和气气的,也有支持凶狠打骂的,而正好这两种方式都有典型人物,比如说朗朗和多多。之前,我也是一直被这两种观点轮流洗脑,一会儿支持这个,一会儿支持那个。
但是长大以后,便开始生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1.
今天电脑上弹出一个新闻,朗朗结婚了,我感觉还有些恍惚。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朗朗爸爸的采访,里面提到过对媳妇的要求,好像还挺高的。然后就对他爸爸特别好奇,去搜了一下相关新闻。发现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严父啊,正好当时我还是学生,本能地讨厌这种教育方式,也就没更多的关注了。
但是说实话,现在再去看以前的新闻,会觉得,在朗朗的成功里面,爸爸的贡献不可磨灭。
除了眼光准外,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硬性规定了朗朗每天的练习量。朗朗从七岁开始,每天差不多练琴6个小时,节假日和寒暑假还需要加倍练习。这种练习量即使对于一个成人来说,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比如说我就很难每天拿出一个小时来写作,更别说一个正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孩子了。
那朗朗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自己喜欢是一方面原因,但更大的因素在于爸爸的监督。
朗朗和他爸爸最广为流传的一个冲突,就是被爸爸逼着吃药自杀:
"你不能灰溜溜回到沈阳!"他狂喊道,"人人都会知道你没考进音乐学院!人人都会知道你的老师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
我开始往后退,远离父亲。他的吼叫却越来越响,越来越歇斯底里。
"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了我的生活!你妈为了你拼命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人都指望着你,你倒好,回来这么晚。老师不要你了,你还不练琴,你还不照我说的去做。你真是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即便现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这样对我们俩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后我死。"
在我生命中头一次,我感到了对父亲的深深的仇恨。我开始诅咒他。
"吃了这些药片!"
他边说,边递给我一个药瓶--我后来才知道瓶里装的是药性很强的抗生素。
"现在就把里面三十片药片全都吞下。吞下去,你就会死,一切都会结束。"
我跑到阳台上,想要躲开他。
他尖叫道:"如果你不吞药片,那就跳楼!现在就跳下去!跳下去死!"
那时朗朗还不到十岁。而这件事的导火线仅仅是因为朗朗有两个小时没有练琴。说实话,就算是写小说,我也编不出这样的事情,更别说想象有人真的做了这样的事了。
但是,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朗朗爸爸这样近乎疯狂的偏执,也成就不了朗朗。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爆裂鼓手,一部黑暗又励志的电影。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应该都承认,安德鲁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导师。
电影里,安德鲁为了成为一个顶尖的爵士乐鼓手,可以说放弃了一切: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是健康。而他的导师弗莱彻正是促成这一切的背后人物。他极端,偏执,阴暗,变态,眼里只有成功。在他的近乎疯狂的逼迫之下,安德鲁才爆发出无限的潜力,最后走进了胜利的殿堂。
如果没有导师近乎变态的要求,安德鲁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2.
与此相对比的,是黄磊和他的妻子对孩子的尊重。
黄磊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我不喜欢摆爸爸的架势。”
正因为这样,九岁的多多想要打耳洞的时候,家里人不仅没有任何反对,反而十分支持,爸爸妈妈都特意发微博来为自己的女儿点赞;
正因为这样,十三岁的多多给头发染色也没有受到任何责骂。她的家里没有那种”小孩子不应该那么爱美”的偏见,反而对孩子特别宽容,想做什么就可以去试试,甚至还允许多多给自己妹妹涂口红。
与此同时,多多好像也没有表现出被惯坏的感觉,相反,比起同龄人来说,她还十分厉害,三年级就开始用英文创作剧本,十二岁就会设计自己的礼服,而且琴棋书画也样样不落。
但是她的这一切比起同时期的朗朗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后者在十三岁的时候已经拿奖拿到手软,举办个人演奏会了。
3
这里我想要表达的是,除了少部分的天才之外,大部分的人在儿童时期,对于自己的喜好,天赋,对于这个世界,没有太多的认识。所以大部分人的儿童时期,是一个探索世界的时期。
有的父母会帮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多地去探索这个世界,比如说黄磊孙莉,让她们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但有的父母,深谙生存的奥秘:只有优秀的人才能让自己生存地更好,而变得优秀,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练习。
在他们眼里,童年的快乐不是不重要,但是有些事情更加重要。
很多人都在倡导孩子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要知道,儿童的自制力是很差的。
比如说,遇到一个很难的,需要思考的数学题,如果没有家长的插手,我相信95%的孩子都是会避开不做的。因为逼着自己想一些难题,是很难受的。不然为什么说,最痛苦的时候成长最快。相反,如果要他快乐,那练习量以及学习深度必然跟不上。
很多人都说孩子的兴趣变得很快,一下喜欢这个,一下喜欢那个。其原因除了孩子天生好奇心旺盛外,应该还有这种学习的痛苦。我们总是会下意识避开那些让我们痛苦的东西,孩子也不例外。
所以,有的父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练习一些会让他们感到痛苦的东西,希望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虽然痛苦,但回报也是很丰厚的。
所以,你更喜欢哪种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