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第二篇 怎么变得可以舍弃?
——立足当下【读后分享】
申相迎
这一章主要告诉我们如何舍弃物品,舍就是要对堆积的物品逐一品味、甄选、舍弃。
品味、甄选、舍弃。品味的是什么?甄选的标准是什么?舍弃的驱动力是什么?在这一章中反复阅读就会找到答案。
品味什么?对物品的逐一品味,品味物品与我们的关系,物品的重要性,为什么当初会选择这样的物品,而现在这件物品是否还可以给自己相同的作用。我认为人不要太矫情,也不可太伤春悲秋,更不要带着睹物思人之类的心态去品味这些物品。既然断舍离最终要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变得轻松愉快,要达到这最终的目标,我们在舍弃这一步就要平常心,在天平上做一个正确的衡量。虽然每件物品背后可能隐藏一个独特的故事或有趣的桥段,但那都是之前往事。在品味物品重要性时,我们的立足点是当下的自己,而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今天才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
我们生来就有各种占有欲望,对过去的不放手,对未来不确定的各种担忧,是我们今天不能开心的根源,这些都是我们占有欲在作怪,也是我们未来担忧的表现。我们在品味物品与我们的关系,在判断重要性的时候,应该以当下的自己为基准。
甄选的标准是什么?价格、稀缺性、重要性还是功能?其实我认为这些即是标准,又不是最重要的标准。其实作者也没有指出什么是甄选的标准,只是指明很多人把物品留下的原因就是认为物品重要,将重要=留下。如果让我甄选物品,我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这个物品当下对我的意义是什么?能不能给我带来快乐?如果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会把它放到垃圾篮中。
其实物品本身很简单,是我们给物品赋予了太多的标签,所以物品在我们生活中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你想舍弃的时候就会犹豫,想到这个物品背后的很多事情。虽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岁月,也要对未来做准备,但是如果你唯一可以把握的今天都不能享受当下,那么那些你根本掌握不了的,对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谈到的第三点,舍弃的驱动力是什么,就是你忠于自己的内心。
看这本书之后,我一直反思,其实书里的理论简洁明了,真是的行动确实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因为这里引导我们的不是简单的整理居住环境,而是通过这个整理过程,拂去内心的尘埃,整理自己内心凌乱,改变拖延,懒惰的思维,及时清理掉已不能和当下的我相匹配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