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体制内的慢慢浸润,让我对工作、生活、态度与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见解。在这面墙内,有着外人所认知的“稳定与闲暇”之外的焦虑与不安,也有安稳面具下的妒忌与不择手段。凡此种种,让初入社会的多数年轻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拖拽与浸染下,开始趋向同质化,曾经激情澎湃的青春梦想在琐碎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一次次的明争暗斗陷入麻木与迷茫的泥淖中,最终落入深渊而不总所踪。
如果说年轻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倘若不与时间做朋友,那画卷上勾勒出的就是一幅充满抱怨与迷茫的复制品。
环顾城墙内的同事们,一样祥和安稳的面目下是不一样的心态与灵魂,短暂的接触并不会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但长久的相处却无法掩盖最本真的自己。
(一)放弃锻炼自我的机会,面对机遇的垂青也只有不堪一击
先说说我的直属领导。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还是我同部门的一名科员,年近四十却十分爱卖萌,工作上的事情总是当时的科长在身后各种的催促与追赶。由于在单位里算是女同胞的长者,她对于自己工作近二十年却还一直是科员身份的事情耿耿于怀,因此免不了吐槽与懈怠,消极抵抗这般“不公平待遇”。犹记得有一天阳光照耀的午后,她坐在我们办公室的沙发上满脸鄙夷地数落着单位每位同事的心态,影射出的是每个人都对自身现状不满以及挖空心思往上爬的丑态。当时刚入职的我听到这些八卦与心思,惊得一身冷汗,同时也对她在上班期间常常将手机放在电脑屏幕前,插着耳机追剧还佯装工作的行为表示理解:既然内心对周围的环境如此失望与不满,那还何必动脑筋花心思写材料制表格呢?
后来机缘巧合,她坐到了现在的中层干部的位置,分管一个不大不小的部门,麾下大都是80、90后。科长剪去了十几年一直保留的长发,踩起以往不常见的高跟鞋,新添置了几身质地良好、凸显气质的职业装,一下子精神抖擞,像换了一个人。可是她分管以后的工作表现让我一开始的期望大打折扣。由于多年的懒散与懈怠,部门工作常常跟不上进度,作为领导的她由于科员思维的根深蒂固,无法站在大局规划一个部门的发展路径,总是被上级领导与部门的工作压得闯不过气来,因此手底下的我们免不了被臭骂与教训。与此同时,能力这种东西总是用进废退,近二十年的虚度工作时光让她缺乏时间的敏感与责任的担当,虽说是中层领导,但是面对新问题或者决策时她总是犹豫不决,把压力转移到上级领导,把自己分内的权利全权交给他人,因此很容易变成一个上传下达的传声筒,给我们这些最底层的执行者无形间增加了工作的时间成本。
一个近二十年都在埋怨与消极中应付工作的人,能够有机会更进一步当然是幸运女神的赏赐,但是骨子里的散漫已经渗透到每一寸细胞,不断衰退的能力也无法在短期内有所提升,而开阔的思维方式与看问题的眼光格局就更不是一日速成,这样的人如若不能够有所改变,那么面对的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二十年的煎熬。
(二)每天活在各处槽点之中,生活的主旨句就是“丧”
这是单位一位80后的女同事,现在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起早贪黑带孩子,抽空淘宝聊八卦。我刚到单位的时候她还在休产假,第一次见到她时真的是感觉意气风发,春风满面。由于个子高皮肤好,我曾经在一段时间特别羡慕她,感觉她真的是生活美满事业蒸蒸日上的好青年。后来不断的接触,让我对她的看法所有转变。
每天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的时候,她几乎是前几名,永远坐在那张桌子的那个位子上,一边吃着饭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悠然自得;跟她聊天,永远听不到她对任何人的任何夸赞,只有不停地抱怨,抱怨上级部门的施压、部门同事的不配合以及其他同事或领导的不给力;向她提出自己的看法,得到的反馈也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定,常常让人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在她的身上感受不到任何的“正能量”:工作太累、运动会搞得一身臭、改变就是找死抑或是食堂的饭菜就是猪食……她的抱怨充斥在每一次的对话之中,于无意间将谈话氛围降为零度,作为她的聊天对手,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闭嘴,然后转身离开,生怕这一股负能量钻到自己的身体里,想掏也掏不出来。
作为在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这位同事的工作还算是勤勤恳恳,但绝不是任劳任怨。工作在她看来就是块鸡肋:每天占据那么多时间,却繁琐无味。每天不到下班时间就可以看到她拎着包悄悄走出单位大门急匆匆赶公交的身影,单位组织的一切活动也见不到她的参与。她的言行举止都在渴望着一种诉求,那就是如果只给我发工资而不用上班那该多好啊。
(三)如果能够发光发热,那么一定会取得不同于常人的成绩
单位里有两位同事是我最为佩服的,都是80后的的中坚力量,也都是领导同事尊重并喜欢与之共事的人。一位年纪轻轻就早就在同批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核心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另一位业务知识精湛,并多次代表单位上级直属部门参加各种各样的业务竞赛,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甚至创造了历史。
我有幸与其中一位一起准备过一次比赛。当时她作为我们单位的领队,勇于扛起领头人的大旗,起早贪黑帮助我们改稿子、做陪练。她是一个逻辑思维缜密切且反应迅速的人,常常可以以一敌四,也常常把我们打败的哑口无言。在她的脸上,我看到永远是甜美的微笑与发亮的眼睛,没有抱怨也没有埋怨,不断激励着我们练习进步。
另一位的工作与我的工作没有多少交际,但是可以在一些工作细节上看出这个人的周全与认真。单位需要报销的人都是到我们办公室粘贴报销单并依据程序找相应的领导签字,不同的名目报销的程序有所不同。常常是来的人分不清楚流程,东问西问,忙活了好一番才能搞定;但这位同事每次都是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完直接到我们这把钱报了,一次性搞定。但凡是他咨询过的财务口的工作,下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他总是不会再多问一句,轻车熟路就把流程完整的走完,完全不需要我们这里再返工。
每次单位评奖评优,这两位同事总能获得不少的支持,虽说体制内的关系网复杂多变,但面对真正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大家还是有目共睹并心服口服。有实力的人走得再远再快,也总是会获得不少的掌声,因此他们能够担负起相应的责任,让看好他们的人放心。
(四)如果你认为自己老了,那真的是老了
如果说我在单位最常听到的一句话,那就是“我老了”。这些话并非只是出自60、70后,更多的是80后的口头禅。面对新的工作机会“我老了折腾不起了”;有了新的工作任务“我老了身体会搞垮”;面对一些组织活动“我老了耍不动了”……似乎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未老先衰是标配,只有工作五年以内的20多岁的人才有资格跟“老”字说不。
这哪里是年纪老,这分明是心老。给自己打上“老”的烙印,就可以为自己的懒散懈怠找到借口,就可以成为自己碌碌无为不愿改变的遮羞布,就可以在与年轻同事共事时把繁重的任务甩给他们。无论体制内外,人心即是镜子,它照射出我们最本质的样子,扯掉一切虚伪与浮夸,还原最真实却常常不堪的自我。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直面内心,把镜子遮起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