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清平乐•村居》让我不得不感叹彭老师人如其名真是有才华!简单朴实的开场真的是彭老师《基于小学的古诗词教学》里所说的:第一字字落实!
彭老师有读开始,有读落实到字!在孩子读的时候很自然引导孩子说出这是首——词。我们还学过《忆江南》、《渔歌子》!接着在同学们自读、同桌互读完之后指名读!哪怕站起来那个男生把“小”字读错,把织鸡笼读成“织猪笼”!我们的彭老师依然给出了表扬他的三个理由:1、在他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没有推却老师的提问。2、他把整首词完整的读完了。3、他在自己读错时听到大家笑也坚持读完了。当我们的彭老师说完这三个理由我想站起来对他深深地鞠躬,因为他的评价,他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他那双不放过孩子身上任何一点光辉的眼睛!我深深地感动!
彭老师水到渠成的引导孩子关注利用注释!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彭老师引导孩子理解字词的方法!一个“翁媪”老师对一个起来回答问题的女生说几十年后你就是?孩子说“媪”。又对一个男生说几十年后你就是那个“翁”!有同学说不是,因为“翁媪”是夫妻!同时又和两位同学打趣,此时我想笑,因为彭老师的话可笑,也因为这样的课堂气氛让人舒畅!接着彭老师又引导孩子理解“相媚好”,找到那个不愿意做人家翁的孩子和“他的媪”!翁说:我忘了1的英语怎么说?媪说:one!翁说你多说几遍?媪就连说了几遍!翁说你是小狗吗?就在这样的打趣中孩子们体会了“相媚好”!彭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以文中的内容来“相媚好”,又找了两个同学,但是虽然讨论的是词的内容却话语生硬,有些斗怒的气氛,就没有了逗趣的感觉!虽然孩子们发挥的不是很好,但是真实的课堂已经生成,孩子依然清楚地理解了“翁媪的相媚好”!而在理解“亡赖”时彭老师说这个词读错不怪大家,因为这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完成的,今天它的音和意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你愿做古时的“亡赖”还是愿做现在的“亡赖”?孩子随口就说古时的,因为古时它指可爱,调皮!现在指坏人!多么明智的举动!此时无论是听课的老师还是学生你还会忘记这个词吗?
落实了字词,彭老师又引导孩子着眼于韵脚!引导孩子读得琅琅上口!读出老人的安,读出小儿的乐,读出一个和谐,幸福,快乐,温馨的家,还读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
彭老师又引导孩子把眼光聚焦在“溪”字上,告诉同学们“同辞重句,如疣赘也”!为何辛弃疾还在这首词里用了三个“溪”,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词的意象吧!不仅告诉孩子对溪的钟爱(辛弃疾曾在自己的词里用过131个“溪”字)还引导孩子通过换字来体会作者用“溪”的心境、意境!
比如换成“屋前,山中,地上”让学生来谈感受,有孩子说不舒服,有孩子说没韵味,有孩子说没有了水就没有了快乐!
彭老师就又给换成了“河上,河东,河边”这次有水了,可以吗?有孩子又说还是没有那种感觉,感觉太大了,乡村应该是小的!还有孩子说河没有溪水的“叮叮咚咚”声,不快乐!依然有孩子说河太枯燥,乏味,即使有声音可能会让人烦躁!我想此时“溪”已然走进孩子心里了!那个“世世代代长流不息的水”依然流进孩子灵魂里了!
那为何辛弃疾那么喜欢“溪”?彭老师出示了这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先让学生找里面表现战争的词,再让学生说是真的在战场吗?那为何在梦里,醉了,白发生了还在想战场的事?顺势彭老师出示了辛弃疾的简介,于是孩子自己说因为他爱国!多好!
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一个温馨的五口之家是辛弃疾的向往,一个支离破碎的国是他的痛!因为没有了国,所以没有了温馨的家!彭老师没有告诉孩子要爱国,但一曲《国家》那歌词,那旋律已融入孩子心里!
又回头听了一遍彭老师的课,一是因为昨天听时感觉心不够静也没有听完,二是感觉像王崧舟、彭才华等这些老师的课听一遍是很难走进心里,化为自己的东西的!当我开心愉悦地听完他的讲座后,我发现我该做些什么,就像彭老师说的他不需“高山仰止”,而且按照他的:字字落实——琅琅上口——历历在目——津津有味的思路!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就用他的思路写了他的《清平乐•村居》感想,发现了其中的那根线!我想在以后的古诗词教学中,我完全可以尝试这样去做,无论如何只有抬起脚了才会有前方的路,才能知道我们会走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