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无意中打开了一部十几年前的剧《背叛》,里面的角色之一思怡是一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她带孩子的方式和幼儿园的宗旨不同,她更注重让孩子们顺应天性,融入自然,比如在大雨中玩耍,到山里去捡柴火……

园长好几次找她沟通,说她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可能会生病或者遇到意外,到时候便很难和家长们交代,但是她却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就是孩子,玩耍时弄得脏兮兮也没关系,这样孩子才会瓷实,为什么总要过度保护孩子们,让他们跟小王子小公主似的,如果我有钱的话,我要自己开幼儿园,让孩子们像孩子一样快乐玩耍。
虽然《背叛》是2002年的电视剧,但是思怡的话却让我开始思考。说起来,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多多少少都对孩子有点保护过度,对待孩子如珠如宝,放在手心里怕掉了,放在嘴里怕化了……
对孩子过度保护,可能能避免孩子在玩耍过程中的磕磕碰碰,但是,正如思怡所说的,这也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经不起风雨。
我小时候很容易呼吸道感染,所以一起风妈妈就把我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我感冒了。后来长大后,我发现脖子一点都不能着凉,到了深秋时节,周围的朋友都还穿着低领衣服,我就要带上围巾,不然吹到风就会喉咙痛。后来,我发现有些北方的朋友哪怕在大冬天也穿着低领,也不会感冒喉咙痛。虽然我不知道小时候捂得太严实对我到底是利还是弊,但是可能是由于保护过度,才让脖子无法承受骤降的气温和冷冽寒风。
不难发现,现在身边的小孩子们大多弱不禁风,过敏体质的孩子特别多,抵抗力也大多比较弱。观察身边的朋友,只要孩子一生病,马上连夜赶去医院,吃药挂水太过频繁,可能对孩子的身体来说也不太好。
每次我出门跑步,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他们身边往往围着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孩子在前面跑,或者在前面骑车,身后总是跟着大呼小叫的家长,好像孩子一个个都像是瓷娃娃一般,禁不起一丁点的磕碰。
前阵子降温了,前天气温一度降到了冰点,虽然气温低,但是除了特别注重脖子的保暖,其余时候我还是会随气温增减衣物,这几天回温,下午阳光很好,我又单穿一条中等厚度的裤子出门,只要不冷就行。我还是对身体的适应能力很有信心,如果长时间呆在舒适的地方,那么身体皮肤调节温度的功能也会退化。正如我经常劝家人在酷暑天走出空调房,多出出汗,出了汗冲个澡就好,没有必要一直让身体待在“舒适区”。
以前,总看到某些发达国家会让孩子在冬天也穿着短裤锻炼,当时就觉得孩子肯定会冻感冒,但是事实上,冬天锻炼,运动完出汗后马上穿上衣服保暖,不要穿着湿衣服吹冷风,并没有那么容易感冒。常年坚持锻炼,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让身体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