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理论文章《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总结我们党民族工作历程和成就,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扬起时代“巨轮”,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向着新的伟大征程“扬帆起航”。
回答好“举什么旗”问题,瞄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罗盘”。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步千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日月换新天”;各地实现整族脱贫这一“人间奇迹”背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岁月换新颜”。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最根本也是最首要的,就是看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各民族地区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用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开展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深入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中做好民族工作,旗帜领航构建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坚固思想长城,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回答好“走什么路”问题,坚守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航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从黄土高坡到茫茫林海,从雪域高原到草原牧区,从西北边陲到云贵高原,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无不昭示中国特色就是各族人民最大的“甘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面对问题、应对风险时能够更好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奋斗、共享成果,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回答好“实现什么目标”问题,激活民族团结共享复兴荣光的“动力”。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回溯历史长河,大好河山,各民族共同开拓;悠久历史,各民族一同书写;不屈精神,各民族并肩力行,正是因为有了各民族的“众人拾柴”,才有了中华民族“火焰高”。民族团结之花要盛开不仅需要阳光的温暖,更需要扎根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获得支持、凝聚人心,汇聚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强大合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不断巩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良好氛围,要让各族人民履职尽责、通力合作的“合格答卷”展现在更广阔舞台上,激励鼓舞更多群体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让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唱响同心筑梦的时代乐章,向着新的伟大征程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