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发现自己又长胖了,于是就想到要运动,一次跑上十公里,游上一小时,然后发现浑身疼,于是就继续大吃大喝去了。
胡吃海喝生病了,于是就告诫自己,以后少吃刺激的食物,尤其是辛辣的,多吃蔬菜水果,等到身体不难受的时候,这种告诫一扫而光,并萌发“要犒劳自己”的情绪出来,重新胡吃海喝起来。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痛。
今天看书,里面又提到惯性这个概念,让我有萌发了思考的想法,惯性是什么?
就是按照历史经验的状态去重复的过程。
我们很多的习惯本质上就是来自我们的惯性,一种继续把你一直做的事情做下去的强烈倾向。
我们习惯吃饭,刷牙,熬夜,定时刷朋友圈,玩游戏等等,这些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惯性。
然而,我们跳出来从头算,就会发现,我们所有习惯带来的惯性本身的出发点应该都是基于生存来考虑的,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存在的。
但因为这个时代的生存复杂化,刺激多元化,使得我们身体本来为了奖励生存付出行为而产生的愉悦,现在却可以后天通过可以刺激来获取,持续的刺激愉悦奖励,就使得那些本来不属于生存的行为也形成了习惯。
例如:吸毒品,玩游戏,吃刺激食物 等等,这些因为可以获取更多的多巴胺愉悦奖励,从而就使得我们身体更愿意为此持续投入,坏习惯形成。
但无论如何,我们绕不过生存这一关,毕竟有一些惯性,从一生的视角看来是暂时的,而有的习惯则为了生存会受益终生。那些伤害生存的习惯总会在威胁到自己生存安全的时候我们才顿悟,而那些为我们一生生存有效的习惯却被持续淡漠。
通过主动刺激多巴胺形成的习惯是坏习惯。
为自己一生生存更有帮助的习惯是好习惯。
我们说杀死惯性,就是要杀死那些伤害我们更好生存的习惯:沉迷游戏,喜欢刺激食物,胡吃海喝,甚至是自嗨的价值交换惯性。
而我们要养成对生存有宜的习惯确总是那么难,总是等到出问题了再重视这些好习惯的价值,但却仍然无法自律,不过是昙花一现的阶段而已。
真正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我认为就两个原则:
1、判断这个习惯是否对自己生存长期有效:例如 运动,规律饮食作息,写作思考,认知学习等。
2、形成自己行动原则,持续自律。
研究显示,如果你能坚持某种行为18个月,你就会形成以几乎永远做下去的强烈倾向。
没错,好习惯的选择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答案,缺的是持续的自律精神,这个世界所有好习惯的诀窍就是自律,而不是一时兴起和被刺激。
因此,真正要问一个习惯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先制定一个习惯的践行规则,然后就是持续做下去。很快你就会从坚持的持续到期待的继续了。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