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经过深入地思考后,做了一个决定,将公众号更新的频率由每天一篇改为每两天一篇。
细数下来,从决定每日发文以来,总共发文12篇,中间无间断,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在30~40之间,超出了我的预期,因为总共关注的人数也才40人,感谢各位小伙伴的支持。
为什么每天一篇写得好好的,突然改了节奏,是坚持不下去了吗?
非也,非也。 缘起于晴子发给我秋叶大叔的一篇关于《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文章输出》,我看过后沉思良久,回想起这些天码字的经历,不觉已经陷入到秋叶大叔说的坑中。
秋叶大叔写那篇文章,是为了回答一位网友的提问,问题是:“大叔,你是如何长期保持高质量文章输出的呢?我们需要如何训练才能达到或者接近你的水平呢?有什么方法吗?”。
文章开头,大叔很坦白地说他不觉得自己有长期保持高质量的文章输出,但是有高频率的文章输出习惯,高质量且有影响力的文章一年也就10~20篇。可爱的大叔一说出这些,我立马吃了一颗定心丸,按此算下来,大叔也是平均每个月出品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因而,有人要想每天都保持高质量的文章,那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
后面,大叔解读了他写出高质量文章的三个密码:
第一个密码:不是多写,而是确定写作的质量标准。
刚看到不是多写的时候,我很纳闷,因为一直以来听到的关于写好文章的技巧就是在于多写,大叔却说并非如此。随后,大叔解释到多写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写出好文章的充分条件。
正如普通人坚持跑步,每天慢跑10公里,是很厉害,但能因此坚持20年就成为一名优秀的跑步选手吗?量变并不一定引起质变,是有条件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何谓有条件的量变呢?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确立你要达到的目标。有的人写作是自我减压,有的是暗示自己在成长的路上等,但这并不能保证让你有高质量的文章输出。
针对这样的情况,大叔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可以用来问自己。
你写哪个方向?准备用怎样的类型写作?对标的高手是谁?你计划通过多少篇的练习达到何种水平的输出质量?达到怎样输出质量的文章你才对外分享?
一切只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第二个密码: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看。
正如练字一样,最初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临摹。写文章也是如此,看看别人是如何写的?他的立意,切入点,选图,联系的案例,还有金句,包括整体的框架,与自己想的做比较,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对比式的看一篇好文,比肤浅地看上几篇文章,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看完后要能说出一篇文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能看出你和作者在阅读面,阅历面上的差距在哪里。
在自己写文时,时刻要思考我写的东西地别人有用吗?这样的质量目前能发出来吗?
第三个密码: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想。
大叔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容创业,拼的是内容,而非坚持日更。看到这里不觉浑身冒冷汗,目前的自己不正是这样吗?坚持日更,想一个月后拿到微信原创,但写出来的文章质量怎样呢,我只想说每次发出去后,没过一会就能看到有几处怎么写会更好。
赞同大叔说的好的内容是对一个问题有深度地思考,思考后不仅可以指出问题的本质,还可提供合适的方法。而非看到好的干货,然后结合自己经历,得出的一点感悟,加上自己的观点变成的文章,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做文字的搬运工。
因而,大叔结合这一点,提出了三个问题:什么是写作?什么是有质量的写作?什么是长期保持有质量的写作?
目前,我是没办法回答,只有按照大叔说的做过后,才有发言权。
当初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输出倒逼输入,但因时间太紧,晚上就只是在输出,没有多看,更没有多想,生怕时间过了十二点,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有时候还特别的焦虑。
之后的目标,每周有一篇相对质量高一点的文章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