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欢稳定?
知乎上曾有人发起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稳定?”
关于这条评论的回复曾高达600多条,其中有一条追本溯源,直击要害,透彻明了的指出“稳定”一词的新时代定义:什么叫“稳定”?稳定不是平衡,稳定也不是持久,稳定的科学定义是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这种解释一反常态,打破了我们长久以来对稳定的理解,百度百科上说,稳定所属心理学现代名词,指的是一种状态,指所处的环境或者心境在一定量的时间之内不会轻易变化。似乎这种定义才可以更好的解释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喜欢稳定。
首先,追求稳定源自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心态。
这种心态的形成应该与近百年来动荡不安、烽火不断的中国近现代史息息相关。多年来劳苦大众饱受战乱饥荒之苦,一直向往安稳的太平日子,直到后来共产党带领大家取得革命解放,才终于可以翻身做主人。但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老百姓又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种种天灾人祸,导致很多人不仅食不果腹物质匮乏,精神也倍受折磨。这种长久以来的匮乏感让百姓如惊弓之鸟,缺乏基本的安全防御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对稳定生活心驰神往。
其次,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舒适。
由稳定带来的“少变”,可以让人较长时间待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不必费心劳神的急着应对变革带来的心理冲击,更不必随时准备赤手空拳重新打拼,甚至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或者说,一定程度上稳定也代表了安逸,但同时助长了人的惰性,泯灭了创造力,让人心安理得的安于现状,就像温水煮青蛙,逐渐丧失拼搏的动力和勇气。
二、时代在变,稳定的定义也应该与时俱进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普及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需求的日新月异,很多传统行业都遭遇到颠覆性冲击,产业的生命周期也加速更迭。比如刚大学毕业那会儿,大家都挣抢着挤进银行的大门,谁进去就意味着稳定又多金,甚至觉得这一辈子都免于承受重新找工作之苦。我的朋友小薇就曾经是大家眼里的幸运儿,最初工作的前几年,银行工作的光鲜也确实让她心满意足,但如今互联网的兴起导致银行业的传统业务日益萎缩,经济形势的下行又加速了不良贷款比率,银行不再像原来那样躺着就能赚钱,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于是考核指标越来越重,待遇也越来越差,而多年来单一受限的工作技能又成为她现在跳槽的短板,正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世事难料,谁能想到这么快就来个乾坤大挪移呢,小薇不仅感慨,看来这世上只有暂时的稳定,没有永久的铁饭碗啊。
三年前,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组织的一次专业培训会上,一位讲师引人入胜、循循善诱的授课风格让在座的学员如沐春风,而如今我已对他曾传授的专业知识印象全无,唯一记忆犹新的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对“稳定”一词的理解,他说,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自己,只要你时刻充实自己,永远保持keep moveing 的姿态,让自己保留随时离开一份工作都可以生存下去的能力,在哪儿都能讨碗饭吃。
那时候我还阅历尚浅,虽认同此番真理却毕竟无法感同身受,后来因种种原因换了几份工作,走了一些弯路,吃了些许苦头,也亲眼目睹了身边人的职场浮沉,终于渐渐领悟到那位讲师的“人生智慧”。说到底,工作作为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其实也是一种等价交换,用你所能提供的价值来换取你生存所需的五斗米。白云苍狗,沧海桑田,万事万物都非静止,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外界环境在变,工作的要求也随着改变,正如知乎答复者所言,新时代中,“稳定”不再代表持久,而是一种对外界干扰的强抵抗力。
三、如何增强并保持我们的“稳定力”?
时刻保持职业危机感,在将本专业夯实做强的同时,练就一双洞察市场的火眼金睛,保持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性,打破单一的专业界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如今综艺圈可谓百花齐放,不拘一格,最近跨界喜剧王、跨界歌王类节目也是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演员跨界当歌手、演小品可谓精彩纷呈,突破自我设限,挖掘了自身潜在的才艺技能,也向观众展示了不一样的自己。
正如身边的同学朋友,这两年有严于律己,牺牲业余时间埋头苦练,拓展专业广度,成功实现由评估师到证券公司分析师的华丽转身;也有因生孩带娃,从本职岗位上全身而退,而后又重振旗鼓,扛起创业大旗做的红红火火的。这中间的心酸自不待言,但他们更多的是品尝到了突破自我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是来源于一成不变的稳定,而是虽起起伏伏却另辟一片天地的柳暗花明。
市场波云诡谲,或许谁都很难摸准时代前行的脉搏,但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让自己汲取新知识,获取新能量,让自己永远处于充盈的状态,把目光放长远,少些功利心,只要有益于身心的事都多学多做,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或许有一天,它会成为你安身立命的新技能。正如著名歌手李健曾说过,“你做的很多事情在当时看来是没用的,但它像精灵一样,潜伏在某处,在你需要之时,它会出现、成长,然后帮助你。”
请记住:这世上从没有稳定的工作,有的只是你积极向上、稳操胜券的心态,和永远拥有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