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看到摩登中产发表了关于人生越界的公号文章,里面列举了上世纪末一些大佬如潘石屹、史玉柱、黄光裕的江湖事迹,我在评论区看到有人吐槽:总结性的东西都是回头看,感觉像是马后炮。
其实这位读者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上个世纪,这些大佬通过这样那样的转变成功了,他们的事迹已经成为经典案例。那这个世纪,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就想要这个答案。
因为一贯填鸭式的教育理念,教会我们得到结果最重要,所以读者只想要答案可以理解。
2
目前,国学私塾刮起一阵狂热。很多家长打算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这样的教育课程,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中成长。
我只想问这些父母,你们有真正理解咱们中国古代这些博大精深的巨作吗,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吗,而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这些课程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从小学习的阅读、写作、数学、英语、最新的常识,虽然这套体系也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的生活需要这些常识,我们的人生轨迹都是由这些常识积累而成,古先哲的内容的确很好,但不能确保孩子能掌握并运用,毕竟像电视上报道的类似李尚荣“神童”的孩子不多,父母不要急于让自己的孩子走别人的人生路。
3
前一阶段突然想读《老子》这本书,其实这本书超薄的,通篇5284个字。
我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我想完完整整的读完很多名人自传。以前我很爱买畅销的自传书籍,只要名人出了自传,我都是会搬回家,但只翻看前面的50页,最多看到100页。就再也没有兴趣拿起那些厚厚的书籍了。
在雾满拦江的书中,看到一个方法能解决我这个问题,我决定一试。
第一步:买书;第二步:背诵。
第三步:找一本现代人解释《老子》的书籍。我现在在读《老子他说》这本书,是对《老子》这本书的强化理解。可能我自作聪明的跳过了第二步,在我读这本书,不仅吃力还很慢。
第四步:就可以找任何的名人传记来阅读。雾叔在书中写到:中国古先哲的智慧,不管撂在国内外的名流身上都管用。
或许能领略到中国古先哲中的精髓与智慧,我才有兴趣去看名人的传记,有兴趣去了解他人的别样人生。
这是一套系统的学习办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也是这样的原理,我们学习的数学、物理、化学,不仅仅是公式定理,它们能为以后的生活所应用。
那些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国学私塾的家长,你们做好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这套教育体系的准备了吗。其实这套也不是不可以,它与我们现有的常识距离太远,完全理解的花费很多的时间,尤其小孩来学,几乎就处在背诵的阶段了,其实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4
不管我们读书,还是受教育,最终都是让我们在生活中有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文为理用、理为文用。想想把数理理论,往人生上比划,是多么酷的一件事。
将来的某个时刻:当你登上岳阳楼的时候,想到的是范仲淹;当你欣赏夕阳时,想到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郁郁寡欢的李商隐;当室内发生大火时,会发现有股风刮过,那是高气压往低气压处流动所致。
我们的生命不就是要创造无数个“wow,原来我学过这些”的时刻吗。就像文章最初提到的人生越界,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才会发现未来的规律或许藏在过去的历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