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有的朋友见了我就问,你是不是会读心?你一定知道我现在想什么吧?
鬼才知道你在想什么。
无独有偶,前几天,当有个人知道我是做时间管理的,就问我,你们会不会很累?
我说,为什么这样讲呢?
她说,你们一定会把时间精确到一分一秒,每一秒都有规划,能不累么?
想的多做的少,才会累!
我说,如果真像你描述的这样,可能会很累。一天24小时,我们不可能计算好每一秒怎么用,就像你不能做所有的事一样的道理。
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时间管理,它的真正含义和功效,其实并不像我们绝大部分人看起来那样,都有一定的认知误区。前者本文不谈,就说说时间管理,通过我一年来的深度接触与践行,我的心得体会与感受。
首先是我对时间的感知度和把控力,明显要强了很多。体验到高效和自律,带给我的自由。
以前,一天应该做哪些事,完成哪些事,全凭感觉与心情,如果哪天没做完事情,会熬夜做完,哪怕牺牲第二天的好状态。这样做适得其反,不仅身体健康受到了破坏,而且养成了熬夜赶工的恶习,看上去是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实际上更多的时间被浪费掉了。比如早晨的时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样的黄金时间,过去很多年都是在“补觉”当中度过的,七、八点才起床,白天并没有很好的规划,总感觉晚上有时间做事,对于深夜有了依赖。实际上,夜里的精力并不好,工作效率低下,本来可以半小时做完的事,放在半夜来做,需要两个小时。这两小时本来应该用于睡眠,给第二天充电,可惜我以前真的不懂这些。作息习惯形成了恶性循环:晚睡、晚起、一天没明确目标、事情做不完、加班、睡的很晚。
去年当我开始调整睡眠时间、尝试早睡早起、运动,我每天都感觉多活了几个小时,通过计划-行动-反思系统来度过我的一天,在高精力时刻专注要事,我发现用在做事的时间反而减少了。而且我发现精力变好了,身体状况有了改善,有了更多自由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
其次,我开始更加注意信息、物品的整理,以前找资料、找东西会花很多时间,找不到东西会自责、会焦虑,继而影响到工作。学了易效能二阶的信息力和空间力之后,我把电脑当中的资料做了归类和整理,微信通讯录也做了梳理和各类标注,要想找某个人,就算忘记了名字,也很容易找到,要想找出当年某天在做什么,也可以一秒搜到。
同时,我把易效能DKU理念,运用在了搬家和新家安置当中,省事不少。衣物的存放实现柜中柜,各类文档资料都有专包和标签,出行背包、所有个人用品都用标签管理。有次在机场安检,身份证拿出来后,钱包不慎遗留在了安检的地方,幸亏我给钱包做了标签,机场工作人员才可以在我登机以前通过标签上的电话找到我。
另外,通过日历共享与协作软件,让我跟事业伙伴可以高效合作,加上易效能行动系统的4D原则和委托思维,让我的事情执行起来更简单和轻松。
还有,我的出行思维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坐了上百趟飞机,终于在这一年,明白了飞机原来可以这么坐!叶老师说的50元头等舱,我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到了,其实只要是人都可以做到,关键是你是否愿意相信自己有实现愿望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身边的人也受到了我的积极影响,特别是小孩,她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良好自我管理模式教育,做事专注用心,学会了反思与总结。我十分幸运的是,她终于不用跟我一样,需要用很多年来寻找因为言语打击而失去的自信。
让催吼教育模式,止步于我这一辈。
我用效能思维陪伴女儿成长,给女儿找最优秀的武术教练(前全国武术比赛冠军,双鞭女王,李连杰师妹),跟最优秀的人学习,拿到更快更好的成果,学习半年武术,荣获儿童组武术比赛套路三等奖。
回顾一下这一年,易效能给我带来的感受,用8个字可以总结:省时、省力、省心、省钱。
因为养成早起写晨间日记的习惯,早上三分钟计划一天的要事,节省了一天至少2小时忙乱,省时;
发挥空间力和信息力,养成整理物品、随时归位的习惯,找东西、搬东西就会变得方便、快捷,省力;
通过日历共享,家人或团队之间实现异地同步协作,大大降低沟通成本,减少本不必要误会和多余的解释,省心;
用商业效能思维来打理业务、规划旅行,降低运营成本,减少出行费用,提高出行品质,除了让旅行变得更快乐,而且还可以省钱!
马云也说过,人和企业都会死,关键是享受过程的快乐。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发现无限的精彩,需要我们用眼观察,用心去体会。
易效能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正是让我们享受追求梦想和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快乐。
易效能是什么?
从时间的维度出发,用效能思维来全方位提升生命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管理,就是生命管理。
写在践行易效能一周年、简书一周年之际。但愿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文章:我一年前的第一篇简书:《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扫码了解,此生值得体验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