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14,编号835。
岳母这段时间在做保姆的工作,协助0到3岁之间的那种小孩。前面两个月的时候,她就在带一个大概一岁半的小孩。
照说一岁半的话应该已经会走了,至少应该很会爬。但是那个小孩子显得运动能力上面差了很多。第一个是不太爱爬行。这也是由于那边父母的原因,总是爬小孩子磕了碰了,所以大多时候都是抱着的。再一个很明显的就是小孩子手上又懒力量也差。连吃的都不会拿,比如说一个薯片或者饼干之类的,小孩子只会张嘴等着你喂到她吃完。就不去用手自己拿着,你放到她的手上也会自己松开掉下来。
我岳母就跟我讲,她带这个孩子的时候,就没有再像孩子的父母那样去惯的那个小孩。吃的就是让他自己去拿,然后让他多去爬,而不是说她一旦想要抱就把她抱起来。
只提供一半的协助。
确实比我儿子在同时期的运动能力和积极性差了很多。其实我并没有说我的小孩一定就比那个小孩运动天赋有多强,甚至如果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做的话,我的小孩也说不定会跟她一样那么懒散,那么没有主动能力。
我儿子11个月的时候还只能爬行,在家里满地爬,偶尔可以扶着沙发的边缘自己站起来。然后我就出去了一两个月,等到他一岁一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开始走路了。
儿子喜欢靠在沙发上喝牛奶。最开始的时候自然是我们为他扶着奶瓶,有时候喝到后面我忘了给调整角度,他就把手把瓶子托着,示意我要为他保持更舒服的姿势。于是我会试探他,让他学着自己扶着奶瓶。不过开始的时候,他的力量还是不够,不能完全独立自己托着奶瓶,那就由我来提供一半的力量,不时试探他可以提供的力道。于是很快就可以自己拿奶瓶喝了。不过,很明显的,如果换个人来喂奶,帮他全程拿着奶瓶的话,他是绝对不会自己去用手的,最多就是喝到后面瓶子的角度需要调整的时候用手扶一下,作为提醒。
能够别人弄,自己就懒得弄了。
我们为他做得多,他自己就做得少、做的懒了,但更可怕的是,他会失去自己锻炼的机会、失去尝试新事物的那种好奇心,失去遇到困难后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挑战的勇者心态了!
能力、勇气、猎奇之心,都是用进废退的!这是我希望在他心中种下的最重要的种子!我自己,则是直到现在才开始有意识地在自己内心中去培育这种意识的,比他晚了二十多年!
于是,多让他自己跑动、自己去爬上爬下、累了就想要爸爸妈妈把的时候,我会适当地阻止一些,鼓励他加油,和他一起努力。
同样的,我也是一样的,就比如胳膊上的力量。
宝妈不到50kg的体重,而我还总是在做力量训练,可是抱着15kg的儿子走路、玩耍,我却远远比不上宝妈的耐力好。甚至我也赶不上岳母和奶奶,他们抱儿子能坚持的时间都比我强太多。
为什么?这不科学呀!
其实一样的道理,无他,用进废退也!
他们带孩子远比我多,对儿子的要抱的要求也比较积极,于是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一个是他们抱孩子远比我厉害,再一个就是儿子路走得少了,腿上耐力差,走路走多点居然都会装模作样地气喘吁吁然后说:好累呀!那模样郁闷得我想揍他丫的!
再往外拓展。我学习新东西的能力、腿上跑步的耐力、工作上梳理庞杂事务的能力、写文章的能力,都遵守着用进废退的客观规律。
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