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肚子好饿啊,我怎么又起那么晚,都没有时间吃早饭,我好饿啊!”
“惨了,惨了,老师留的作业马上就要交了,我还没写!”
“怎么办,怎么办,我的裙子我穿不了了,我变胖了,我为什么要吃那么多啊!”
是不是很熟悉?这些话经常会从你或者周围人的嘴里冒出来,可是真的是没时间吃早饭吗?不,是你把吃饭时间留给了睡觉;是老师没有给你留足时间写作业吗?不,是你已经拖延症晚期,病入膏肓;是你真的吃了很多吗?不,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躺着吃。
生活中是有很多不如意,但是,大多数的不如意是由自己造成的,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自律,没有对自己负责。
我的同学讲了关于她学校的一件事情:大学里有一种课叫做慕课,她的学校尝试了一种新的慕课形式,就是分段进行观看并线上完成随机匹配的作业互评,并在最后的截止时间完成考试。这显然比原先的模式麻烦了许多,这种新型的模式让不少学生产生抗拒,再加上老师并没有很重视,学校还有这门课并不计入总分的传言,所以,很多学生就听之任之了。
本来以为事情就会这样过去,但是没想到在评优评先时它却让那些同学摔了个大跟头。
班级内按照规则体制评选出了适合的人选,打算上报给学院时却被告知该慕课也要计入总分,没有按时完成科目的不允许参加评优评先,没办法啊,所以只好重新进行评优评先,此消息一出,立马就炸了锅了。
原先已经评上却因此事惨遭落马并为之愤愤不平的小A说:“我也太倒霉了吧,怎么就摊上这种事了啊,我们班有一大半同学都没学这门课,都被刷下来了,现在被评选上的都是成绩都没我好的,这太不公平了!”
本就没被评选上的小B劝小A:“好啦好啦,你别气了,这都是大家没有料到的事情嘛,这次如果不出这个乱子,你也是评上的呀,说明你还是很优秀的!”
因此门课被评选上的小C本来有些欣喜,却因她们的一番话而闷闷不乐,心想:“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是平常成绩没有你好,可我认真完成了学业,这也不是我的错啊,是你自己没有做到自律,怎么能抱怨别人,抱怨时运不济呢”
已被评选而且完成了此门课的小D说:“好啦,大家都歇一下吧,这次虽然事发突然,却也反映出我们平常学习的一些弊端,我们要吸取这次的教训,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自律,这样才不会为自己惋惜对吧?”
但是,最后结果是什么样子呢,没有按时完成科目的同学,仍然是惨败落马,无论你是否抱怨,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此事让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那么什么是自律呢?
按照官方解释就是:遵守法纪,自我约束,那么问题就来了,怎样才算是自律呢?
第一: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
怎样分辨好坏习惯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难,简单来说,对自己有益且不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就是好事情,比如多读书多看报、锻炼身体、学吉他、学设计…而对自己不利或对他人不利的事情大都是坏的,比如挑食、撒谎、聚众赌博、打架…
第二:从这些好习惯当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了解了众多好习惯之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学习,当然好的也总是很难坚持的,要做到少而精,而不是浅尝辄止,如果选择的爱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帮助,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第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生活中有自己喜欢做的就会有自己不喜欢做的,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自己应该要做的事情,比如努力完成学业,平常多关心多孝敬父母等,这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四:运用奖励机制让自己坚持下去。
在坚持这些良好习惯的时候,肯定会有懈怠之心,我们往往会对那些简单而且易重复的事情沉迷,因为这些会让自己得到充足的刺激和满足感,而那些读书看报比较费精神的事情就很难引起身体激素的共鸣,这时候,我们就要从外界给予自己一些刺激,比如在坚持了一天的严格计划之后,可以奖励自己一小时放松的时间,出去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在这样的调节机制之下,就不会觉得坚持计划是一种负担,就会很容易进行自我约束了。
生而在世,不可能事事顺意,希望你有控制自己的毅力,逐渐变好的勇气。
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