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十二点刚过。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里,我独自伏在电脑显示器前。屏幕的光亮刺得人意识模糊,镜中映出一张憔悴的脸。心底蓦地升起一丝悲悯,恍惚间,竟像做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梦。也许,这就是人生吧,错过便是错过了。口中又泛起一阵苦涩——十多年的跋涉,究竟算什么呢?
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浸透了我这颗早已干裂的心。
此刻的心绪,已无法用文字描摹。它像一颗干瘪的苹果,早该被丢弃在角落。
忽而在备忘录里翻到一篇旧日记,写于大二那个懵懂的年纪。那时的我,似乎笃信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连绵一周的阴雨终于放晴,暖阳重现——是因为你来了吗?
我在所有阴霾中苦苦寻觅那一抹阳光,只为与你重逢。即便岁月蹉跎,心中的执念从未更改。每一步跋涉,都朝着你的方向,只为期待那句“明天见”。若约好了四点相见,我从两点便开始期盼。
她来到了我的城市。远远看见她从楼梯上走下来,向我招手。再相遇,我们似乎没什么不同?(一个月前,我曾向她表白过)她和原来一样吗?一样。这个问题,或许更该问我自己。
我们坐上公交,漫无目的地闲逛。再次坐在她身旁,我告诉自己:不能悲伤地坐在她身旁。
起初,依然有些无话可说。这本是我们熟识后的常态,经历了种种,更不知是否还能如初。还好,我们漫步翠湖,看熙攘人群,聊着无关紧要的话题,尴尬被冲淡了些。我们留下了重逢后的第二张合照。
当她提议去她家时,我不忍拒绝,却也担心她深夜归家。火车上,她翻出这一年的照片,讲述她的故事。虽然相隔几百公里,我总觉得,我们的心依然很近。习惯了与她分享点滴,只要知道她在那边过得开心,我便莫名欣慰。
她把另一只耳机递给我,听到的第一首歌是《最好的朋友》。眼眶瞬间红了——“我们是朋友,所以没有分开的理由”。抵达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她给家人一个惊喜,到了家门口才打电话告知。这是我第二次来她家,局促、不安和拘谨依旧。
第二天,许是不习惯睡在别人家,也怕睡得太晚失礼,我早早醒来——其实她们起得更早。上午陪她和她大嫂逛集市,为端午节采购包粽子的食材。上一次吃粽子是什么时候?早已忘了。只要能待在她身边就好,我安静地跟在她们身旁。
下午陪她去中医院。她的病一直让她懊恼困扰。没开到药时,我清晰地看到了她的难过。我的心猛地揪紧——比大哭一场更痛的,是看着她难过。那份无助、困顿和无奈,令我手足无措。明知帮不上忙,内心煎熬万分。后来她情绪看似平复了,但那只是表面吧?我多希望她的心能好受些。晚饭时,她家其乐融融,我只能跟着笑笑,另一种尴尬悄然弥漫。
第三天,五点便挣扎起来赶火车,差点买不到票的紧张与刺激。我们或许听着同一首歌,想着同样的事,做着同样的梦。她坐在我身旁,闭目小憩。我不忍惊扰她的梦境,只愿火车开得慢些,再慢些,让我能多在她身边停留片刻。十点多,送她到客运站。挥手告别,不留感伤。这一程,我只能送到这里了。让一切随风吧,能再相遇,已是莫大的幸运。这个假期,因她而格外特别。
那时的文字或许浅薄,抑或难以尽述。后来,我将这段短暂的相遇凝练成了一首小诗,甚至在上古代爱情诗词课时,把它做成了期末课题:
《光阴里的秘密》
时间安静,来自一个人
由远而近的细碎记忆
仿佛是那些久违的人
在内心的干净角落
积攒了太多混沌的影子
失去身份的树叶
在落日的光线里,做了
告别前的,最后的,逗留
眼睛,正在制造一种风景
空阔的,吸附在风上
模糊,精细
这是不是光阴里的秘密
我们寻觅它,就像是在寻觅
我们离别又重逢时
无声的擦肩
那日,也是同样的天气
绵绵细雨后的初阳
我一步步走上廊前的石阶
你在不远处
我静静看去
时光把那淡淡笑容磨得那么清晰
那是2018年的事。2020年,我在日记本上这样批注道:时光有条不紊地记录着前行。我们不断寻觅,寻觅那时的光景,那不可言说的秘密。而光阴,终究悄无声息地从指缝溜走。其实,我们都一样,渴望在自己的世界里,安静地下一场雨,沉溺于时光投下的幻影,哪怕明知是梦一场。可又能怎样呢?终究,是时间说了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