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很多书,也参加了好几个读书会,也被推荐了好多书单,可是我觉得自己越读书,越焦虑。
感觉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太多了,没有读的好书太多了,读书反而让自己变得迷茫起来,不知道哪些书,哪些知识对自己真正有用。
我相信,和我一样,有这样知识焦虑的人肯定有很多吧。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新知识,但面对海量的知识,又让我们应接不暇。
知识不断迭代,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出来,各种新信息对我们狂轰乱炸。
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时,我们很多人都会选择困难,让我们感到深深的知识焦虑。
那么,在这个“知识就是命运”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的知识焦虑呢?
当我们读到陈春花老师的《价值共生》这本书时,逐渐找到了答案。
真正拥有知识,你就会拥有辨别力,而不是分别心;你能提升认知,就不会再自我设限;你会主动改变自己,与变化共舞;你会主动迎接挑战,不再顺应惯性,不再故步自封。 ——陈春花《价值共生》
在书中,陈春花老师给了我一套应对知识焦虑的完美解决方案,首先需要问自己以下这四个问题:
第一问:是分别心还是辨别力?
分别心是指人们根据事物表面(美丑、贫富等),有区别地对待人和事。
辨别力则是指人们对人与事物进行分析、观察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我们很多人在选择学习哪些知识时,很多选择学习新知识,侧重于新书,或畅销书,或完全听别人推荐的书,这种选择就是分别心,而不是辨别力。
有辨别力的人,不会以是否是新书,是否是畅销书,而是辨别这本书,这些新知识对自己的价值之后再做出选择。
也不会因为别人都推荐的书,而去读它,而是要判断这本书对自己的价值,这本书中的知识能解决我目前生活、工作中哪些问题,能给我带来哪些新的认知。
第二问:是自我设限还是认知的不足?
有人说“这件事情我做不到”,这样说的人并不是真的做不到这件事情,而是在自我设限。
不要觉得某些知识、或技能很难,觉得自己学不会,而是要给自己分阶段设立小目标。
有很多人生目标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和耐心,不要急近利,急于求成。
把大目标分散到每一天,一天完成一个大目标,随时时间的复利,再大的目标也能完成。
比如,一年读100本书,听起来觉得很困难,但平均每一天,一天只需要读一本书的三分之一就能轻易完成了。
第三问:是世界变化快还是自己不曾改变?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重要的不在于世界变化的快与慢,而在于自身变化的快与慢。
每天改变自己,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比如养成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培养每天阅读、每天写作的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知识重在日积月累。
在每个当下,都要做到最好,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第四问:是惯性使然还是无法应对?
很多人都感觉难以应对信息聚变、不断迭代带来的挑战。
事实是,并不是挑战让人难以应对,而是惯性导致人们无法应对。
我们很多人每天都生活在惯性中而不自知,固守脑中的旧知识,而旧知识只是经验,而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经验只是对过去的验证,对现在和未来就可能变成障碍。
因此,要打破惯性,不断尝试新的可能,学习一种新技能,比如学习写作,边读书边写,边输入边输出。
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应用学的知识,孔子说“学而实习之”,这里的“习”,不仅仅是复习的意思,孔子更强调的是实习,见习,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应用所学习到的知识,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好了,以上就是应对知识焦虑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这个四个问题,从而找到自己独特解决方案,从而真正拥有知识。
新时代淘汰的不是工具,而没有知识的人。如果你还没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有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验证知识、创造和创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