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道的生老病死——《Being Mortal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老病死,或许是世间我们遭遇最多,但明显最缺乏准备的功课。中国人大概该怨孔夫子: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耿直boy老孔分明是在怼季路:格老子麻烦你好好做人先。

幸好来到了现在而今眼目下,有阿图·葛文德医生的这本书,专门讲讲mortal being(也即凡夫)的告别,教我们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走出误区,去获得生命最后的圆满。

传统医学界注重如何挽救生命,生命的垂死状态却仅仅被当做附加的“界外球”,死亡一旦射门则被视作彻头彻尾的失败。相应地,放弃治疗往往被当成懦弱和不智,有时候被当成经济水平低下或者人情淡漠道德沦丧的无奈之举。

这本书不是想舍弃病人和老人,也没有故作惊人之语,只是从一个简单的起点开始思考:既然衰老与死亡具有不可避免的特性,所以我们理应接受生命周期的限定性。对末期的病人和老人,无效治疗过多而精神照顾匮乏的状态同时存在,那么我们完全应该考虑并作好平衡,为生命的末期开辟安宁缓和的医疗——同时也是临终关怀的新路径。

一、问题的出现

从印度传统的大家庭式居家养老,到美式的退休社区养老、疗养院养老,到独立自助的独居生活,当年龄进一步变老,出现失能、失智的状况,显然需要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二、衰老的曲线

或许我们应该先了解到,在人类存续10万年的历史中,人类的寿命大多数时候不到30岁,而现在多数地方人的平均年龄超过了80,因此衰老并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非自然的过程。

在衰老的进程中,疾病迟早会出现,并且使生命曲线向下。但不管生命曲线下降是急是缓,死亡总是一种断崖似的崩塌,因此无论发生在什么时候,都会显得突兀,让人吃惊。

三、衰老是丧失控制

靠运气或者自我控制,可以延长掌控生活的时间,但衰老迟早会带来一系列的丧失,直至最终失去对生活的控制权。但对于不再有能力保护自己的衰老脆弱的老人来说,仍然可能牺牲安全,得到一些对自己生活仍不失控制的感觉,才能体现生活的价值。

四、尚无真正像家的“老年之家”

“辅助生活”而不被机构化,善意的保护和自立的尊严获得平衡,这是目前的养老机构最办不到的。

五、还要有价值感

感觉自己被需要、有价值,有利于战胜老年生活的无聊与无助。

六、不可避免的放手

在医学干预的前提下,在大限来临的时候如何退一步,抵制干预、修复和控制的冲动,帮助病人实现最重要的愿望。需要把“标准医疗”和“善终护理”区别开来。通过从医疗到照顾的转变,实现从绝望到解脱的效果。

七、善终服务就是姑息治疗

这是一种“把今天过到最好,而不是为了未来牺牲现在”的做法。以病人的近期最想达到的愿望,和最不想出现的治疗形态为出发点作医疗和抢救的取舍。为了清晰地了解病人的意图,谈话中就要明确谈到这些问题。

八、有勇气作最好的告别

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为了避免犯缩短宝贵的生命的错误,医学实践不应该扩大到帮助病人加速死亡。虽然选择比风险计算更为复杂,仍然应该拿出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

九、思考死亡是为了活得更好

跟孔夫子曰的反过来,不思考死亡,对好好活着的思考就显得轻浮。姑息治疗一方面帮助垂死病人捋清恐惧和希望,愿意做什么交易,不愿做哪些妥协,从而形成与之相匹配的行动方案。医疗既可以而且应该提供疗愈,也应该用慰藉填补疗愈无法达到的空隙。

所谓解决之道,无非就是认清形势,正视现实,整合资源,再择其善者而从之。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看oc: 初始化block时,所使用的外部变量已经被处理完毕,而不是执行block时处理。 一般情况(没有__...
    lsh_01阅读 2,371评论 0 0
  • 文化是共识, 文化是默契, 是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 是遇到困难不约而同后的微笑, 文化如何形成 创始人的个人行为习...
    爱闯红灯的小蚂蚁阅读 334评论 0 0
  • 天下最美父女俩――女儿是他终生的软肋,他是女儿永远的铠甲! 人生的路上,有很多地方会给你压力,但在爸爸妈妈这里,只...
    冰歆林雪阅读 740评论 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