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夏瑞蒂医科大学
外文名称:Charité–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附属于: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和 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
建校时间:1710年
现任校长:Karl Max Einhäupl
地理位置:德国柏林
校训:Forschen, Lehren, Heilen, Helfen(研究、教学、医治、帮助)
学校官网:www.charite.de/en/
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传统底蕴雄厚,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大学附属教学医院。其于 1710 年作为检疫医院设在柏林城外。在一个世纪过后,这家诊疗所进行了彻底的重建,并成为了新成立的柏林大学的医学系。其拥有四大校区。秉承“研究、教学、医治、帮助”这一座右铭,学术教学、研究和患者护理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作为在德国,能与海德堡大学齐名的医学院校,招生率甚至低于5%。
其历史如下:
1710年:瘟疫流传,于是在柏林城郊为感染者搭建隔离设施。
1727年:扩建,建成具有教育培训中心的军医医院,并且腓特烈·威廉一世命名为“夏瑞蒂”。
1785–1797年:夏瑞蒂扩建。
1810年:柏林大学医学院建立。
1818年:一家彩作坊被改造成University Clinic (Universitätsklinikum) Ziegelstraße。
1896–1917年:夏瑞蒂扩建(采用红砖质材)。
1906年:Rudolf Virchow Hospital开放。
1933–1945年:由于战争恶果,犹太研究员被开除。
1945年:夏瑞蒂重建。
1946 1989年:夏瑞蒂成为GDR最知名的学府。
1997–1998年:柏林洪堡大学医学院同柏林自由大学Virchow-Klinikum 合并,形成Universitätsklinikum Charité, Medizinische Fakultät der 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2003年:夏瑞蒂同柏林自由大学 Universitätsklinikum Benjamin Franklin合并,成为夏瑞蒂柏林医科大学。
四大校区:
Campus Charité Mitte (CCM) in Mitte, Berlin
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米特校区位于柏林市中心。于 300 年前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就是在这里成立 —— 最初只是一家传染病院,后来发展成为安养院、救济院以及教学机构。直到 1927 年,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成为了一家大学综合教学医院。
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米特校区在神经科学、耳鼻喉科以及免疫学和传染病专科领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矫形外科和神经外科的专科医生们在脊椎中心展开了密切的合作。
Campus Benjamin Franklin (CBF) in Lichterfelde, Berlin
在柏林被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之后,西柏林不再拥有自己的大学,因此在 1948 年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在柏林南部,“斯坦格利兹综合诊所”应运而生,这是一家设有大量机构、诊疗所和教室的综合性机构。2003 年,在此期间被合并了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大学综合诊所”更名为夏瑞蒂综合诊所。今天的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综合诊所就是这样产生的。
如今,夏瑞蒂医科大学本杰明富兰克林校区主要致力于退行性疾病和老年病的医疗。此外,专家们还在这里治疗痴呆症和退行性脑病。
Campus Virchow Klinikum (CVK) in Wedding, Berlin
魏尔啸校区综合诊所位于柏林的韦丁区(Wedding)。魏尔啸 (Virchow) 于一百多年前在这里建了一家具有亭阁风格的医院。大部分建筑已在战争中被摧毁,但是如同公园一般美丽的设施建筑至今仍散布于大学综合诊所的周围,而且这些设施建筑是受建筑文物保护的。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于1997 年与鲁道夫魏尔啸医院合并。
夏瑞蒂医科大学魏尔啸综合诊所校区的一大侧重点是妇科及儿科和青少年医疗。另一大侧重点便是通过外科、内科、妇科和放射治疗科的跨学科合作实现最佳的肿瘤治疗。该校区的第三大侧重点便是心血管治疗。
Campus Berlin Buch (CBB) in Buch, Berlin
夏瑞蒂医科大学在夏瑞蒂医科大学柏林布赫校区与著名的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 (MDC) 展开密切合作,并运营了一家从事癌症转移临床研究的高校中心。柏林布赫科学和技术分部占地面积极大,周边有大量其他企业(例如:世界著名的莱布尼茨药理研究所 - FMP),柏林夏瑞蒂医科大学因其地理位置而受益匪浅。此外,那里还有一个大型德国生物技术园区,该园区内汇集了大量创新公司。
知名校友:
许多出色的医生和科学家都曾在夏瑞蒂医科大学工作或者是学习过,德国大概有一半的医学和生理学的诺贝尔获奖者都是来自夏瑞蒂,现时有40位诺奖获得者是来自于柏林洪堡大学,5位来自于柏林自由大学,知名人物太多,以下仅列出一部分:
Joachim Friedrich Henckel – surgeon
Selmar Aschheim – gynecologist
Heinrich Adolf von Bardeleben – surgeon
August Bier – surgeon
Max Bielschowsky – neuropathologist
Theodor Billroth – surgeon
Hans Gerhard Creutzfeldt – neurologist and neuropathologist
Johann Friedrich Dieffenbach – surgeon
Friedrich Theodor von Frerichs – pathologist
Robert Froriep – anatomist
Wilhelm Griesinger – psychiatrist and neurologist
Hermann von Helmholtz – physician and physicist
Friedrich Gustav Jakob Henle – physician, pathologist and anatomist
Eduard Heinrich Henoch – pediatrician
Otto Heubner – pediatrician
Rahel Hirsch – first female medical professor in Prussia
Erich Hoffmann - dermatologist
Anton Ludwig Ernst Horn – psychiatrist
Gero Hütter – hematologist
Friedrich Jolly – neurologist and psychiatrist
Emil Adolf von Behring – physiolog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01)
Ernst Boris Chain – biochem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45)
Paul Ehrlich – immunolog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08)
Hermann Emil Fischer – chemist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in 1902)
Werner Forssmann – physician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56)
Robert Koch – physician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05)
Albrecht Kossel – physician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10)
Sir Hans Adolf Krebs – physician and biochem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53)
Fritz Albert Lipmann – biochem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53)
Hans Spemann – embryolog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35)
Otto Heinrich Warburg – physiologist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in 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