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网友惊呼:我哈佛博士,儿子竟然年年倒数第一。
再看看别的网友留言:
以前高中隔壁班有个男的,爸爸在某大学当教授,妈妈五百强的高管,但是,他所有学科都没及格过,而且理解表达能力超级差。
我能怎么办,家里有物理化学老师,书都讲了三遍硬是到现在还看不懂电路图,搞不清化学啥反应。
还有两个留学经历的博士,从小教孩子说英语,生生还是教不会。
还有的学霸父母生出的孩子竟被怀疑是不是亲生的,为什么学习那么差。
一边看,一边乐,可再回过头想想,作为父母,到底该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样的孩子?是你的教育不对,还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竟对自己和孩子都产生了怀疑?
而实际上,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个人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希望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身体健康,各方面都很优秀,将来上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个好的工作,最起码过的不能比我们自己差。
这就是我们的期待。
看起来似乎不高,不能比我们自己差。可是实际上呢?那么多曾经学习好,什么都靠自己打拼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各方面都比他们强吗?
我想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吧。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而且处于不同时代的父母子女,在很多地方根本也没有可比性。
我们都希望孩子是一个优秀的人,可是,马云只有一个,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普通人,二八定律也告诉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80%的那一部分。
而很多父母竟忽略了这一点,所以陷自己于一种难过悲伤自责的境地,也无形中给孩子一种负罪感的心理压力。
想起一个长辈,自己学习能力强,事业成功。可谈起自己的儿子,总是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学习差,连高中都没有考上,跟自己相差的也太多了。
他一度认为自己教育有点失败,投入那么多,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而后来儿子上了一个中专,又上大专,又自学本科,最后到一个五星酒店上班,一边上班一边学习英语,管理,几年里,竟一步步升职,年薪远超父亲。
儿子终于带给他惊喜了。
而这种惊喜,是在父亲一点点接受失望,接受孩子平庸的过程中,慢慢获得的。
因为后来的父亲,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而正因为降低了期望,所以尽力而为,没有施加任何压力,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一开始工资很低,大堂,销售,可是父亲觉得,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孩子还年轻。
是呀,孩子挣的所有钱又都拿来学习了,学习他认为重要的东西,甚至父亲还时不时地支援。所以后来,儿子才有了那样的成就。
其实哪怕孩子进步一点点,做父亲的都很开心。因为他放下了,放下了过高的期望,放下了无尽的自责,也放下了对儿子的全部施压。
这就是教育孩子的过程,竟是一个心理调节的过程,父母的心理,也时时刻刻关系到孩子的心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平庸的人,都是普通人。
当我们一次次接受失望,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去感知孩子的普通,孩子的与众不同,接受自己的期望一次次落空,不强求,不苛责,对自己,也对孩子,各自尽力为之,也就够了。
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接纳每一种生活方式。人生的路很长,我们也只能带孩子一程,尽力去培养,尽我所能去给你创造更好的学习教育环境,而同时,即使你只是个普通人,即使你并没有那么优秀,即使你有些地方还不如父母,我也欣然接受。
这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