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三皇至周
远古时代,单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所以必须需要抱团组成一个个小团体以此通过合作来达到获取更多资源的目的。但因为资源不足以支持团体内部的平均分配,那就必须要有一个人来领导分配。举个例子,有个名叫小白的团体,该团体由10个人组成,今天打猎收获一头鹿,到了饭点,大家对于食物的需求不一又或者因为多人对同一食物的需求,从而导致鹿肉无法分配,这时候就是找1个最让人觉得公平公正的人来进行分配,这样大家都会心服口服,于是小博就被推选出来进行分配,长此以往,小博就比他人多了个分配资源的权力。这时候团体内部就会有小同志想得到更多的分配,就会讨好小博,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小博也希望能有个小弟帮助自己巩固权力,就这样他们两个成了利益共同体,而一个人获得更多分配势必导致另一个人减少利益,从而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压迫。于是阶级就产生了。
这就是古代部落及部落长形成的大致过程,人们把权力赋予个人,由领导人来对有限资源进行高效分配,分配效率高效,人们获得更多资源,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部落,当部落不断变大,大到和其他部落对资源产生纠纷时,就会爆发部落冲突,打赢了的部落就会获得对方所有的资源,同时可以将对方部落人民变成奴隶,毕竟谁也不想干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小部落依附于大部落,不过这些大部落实力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大家实力产生了平衡,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时候部落间产生矛盾怎么办呢,比如小白部落的鸡跑到了小黑部落,被人吃了,那怎么解决呢?总不能总用战争解决,大家实力差不多,发生战争对谁都不好。那么一个部落联盟酋长的位置就产生了,由大家公选出来,对矛盾进行调节,大家必须接受。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当然成立部落联盟还有别的好处,比如协调生产,集体应灾,更好的保护联盟免遭其他部落的入侵。
这就是上古三皇五帝时代,君主产生的过程,他们的产生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因而由公众推选产生。他们的权力由部落联盟赋予,因而不可能世袭的存在,他们的上位都是因为自身具有美好的品德,得到人们公认,所以统治也较为清明,当然也因为阶级概念还比较模糊,故而能和民众一体,不会有高高在上之感。
不过正如前文讲到,有些人希望通过讨好部落长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一旦部落长换了别人,换了另一个家族,那么这个利益共同体就破裂了,为了维持利益共同体,统治者得要一直是以一家一姓才行,所以世袭制产生就有一定的必要条件。启改公天下为家天下,就是在利益共同体的支持下进行的,而不是个人想法。当然其他部落肯定不服气,毕竟这么多年下来都这样,凭啥就你启想家天下?所以就起兵反抗启,结果非常不幸,启战胜了他们,启的利益共同体压制其他所有部落,所以启凭借拳头大拿到了他和他的家族的世袭权力。
但人的欲望如同滚石,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随着时代的发展,夏朝的君主不满足于剥削其他部落,他开始把算盘打到了自己的共同体朋友身上,结果用力过猛,共同体朋友们就不爽了,就找了个其他部落结成共同体,推翻了夏朝,其后的商朝的跟夏朝类似,
不过情况到了周朝就发生改变了
和前面两个朝代的更替类似。在文王武王两代人的努力下,逐渐收买了众多小诸侯的人心,不过商王朝仍有足够强的实力。所以武王一直在等待时机,最终在一定偷袭成分下,一举擒王,摧毁了商王朝。商虽然灭亡,但其宗族势力在其统治核心区域还是很强的,所以周王不得不将这片区域分给殷商贵族,当然怕这些人不老实,肯定要派自己信任的好兄弟去看管他们,所以就把好兄弟分封在这周围地区,便于发现异端,立刻剿灭。商的覆灭,使周朝得到了一片空前广大的区域,不过在交通落后的古代,周王朝不能十分有效的控制这庞大的疆土,好在周王很聪明跟对待殷商贵族一样,把不能有效控制的地方分给自己的小弟和先代圣王后代, 叫他们管,还给自己交保护费,又省心又能赚钱,还能收买人心,在当时简直一本万利的买卖,当然了,自己的亲戚也不能亏待,也要给他们土地,到时候互帮互助。这就是我认为分封制产生的时代背景。
众所周知,分封制并不是没有缺点的, 这个制度直接导致了春秋战国的乱战,但是我们要明白在当时,周室在制度设计中是非常具有创新性的,并为之做了大量保障工作。首先周室通过历史了解到单靠利益共同体不能永远维持自身统治,毕竟人总是会变的,所以它较为创造性的将天下这个大蛋糕根据自己的标准分配给了不同利益体,较为合理的满足各种利益诉求,同时他也给自己配置了最强的军队去调解不同利益体的纠纷,到了周公时更是作礼乐从制度上保证了自己领导下的阶梯体系,各个梯级尽然有序,可以保证周室永远处于天下共主的地位,不过在一切都建立在周室实力天下最强的基础下,一旦这个基础没了,不同利益体的野心膨胀,势必导致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