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看到大多数小公司信息管理水平真的很差。。
没有清晰明确的库存数据,只有一个大概数;仓库货物的地点只靠工人脑子记;表格或者营销管理软件,只知往上面填数字,不知道怎么去分析和利用自己的数据;自己做个网站,布局混乱信息杂乱;平常的工作表格,设计凌乱重复;申请一个微信小号做客服……
可能规模小,没有做的那么专业的必要。但是即使有现成的工具……你知道有人用excel找东西是老老实实一行一行看的时候,就会觉得这真的是个问题了。更不用说,他们还不知道的工具。
同样差的,还有审美水平。小到文章和PPT的排版,大到海报传单的设计,即使用了还算看的过去的模板,也能处处透露着丑。。
信息技术和美术,是两个离我们生活很近又很远学科。一方面我们天然对电脑给我们带来的快速反馈感到着迷,另一方面我们对于美的东西,天然也感到舒服。
但是如果说学这两样,普通人又觉得高深,就好像发明是传白大褂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鼓捣出来的。信息技术觉得是高智商的眼镜宅男,在键盘上噼里啪啦;艺术觉得是邋遢的疯子,在墙上乱涂乱画。
我们真的缺乏一些基础的素质,去感受它们。
互联网的发展,把这两样事情推进到了我们的生活中。
产品和服务到达一个量级(12306移动联通电信等国企除外),都不会拿出多丑的设计来。作为重要入口的手机,连千元机都不放过颜值问题。
而互联网这个本来就是促进信息流通,高效利用信息的工具,其产品自然也服务这一目的。网站和app如何设计美观,使用起来方便,信息布局合理,怎么做好功能。
忽如一夜,互联网公司的总裁和CEO,转身成产品经理。用户也是人人都可以对用的东西,评头论足,美不美,好不好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普通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审美都有了提高。
只是一部分关注互联网怎么做的人,才有这样的提升。大部分人,即使用着支付宝或者微信、miui,他们对于这些东西是无感的。
但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更方便的渠道,让你能接触到他们。
网上每天产生很多UGC内容,只要有想生产的欲望,想做好,必然需要做到更美,更合适。
这就像,有很多不识字的文盲。不能识字,没有文字这个共识,就难以看懂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各种文化内容。
而用互联网,则是接触更多内容的基础。
全民生产时代
把我们的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工作获取生存资源,一部分用于消费,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要。
这样的输入输出关系,也可以把商业分成两部分:生产和消费。
我们生产东西,满足消费需求。商业让生产与消费对接。
相信现代人一定越来越有时间不够用的感觉,可供消费的内容极大增加。我们常常觉得,工作之外,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
在以前,我们工作之外的时间,多是用来看看电视,娱乐游玩等。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这部分时间也投入了,类似“生产”的活动中去。
也许你爱写小说;也许你鼓捣自己的小发明小设计;也许你拍自己的微电影;也许你研究厨艺;也许你乐于帮别人解决心理问题:也许你乐于科普常识;还有很多也许……
每个人似乎自然而然具有了,生产的欲望。而不是一味的在消费。
以前的小打小闹,却在互联网这个新基础上,流通着新的价值。
黄磊是一个明星,演戏拍真人秀话剧,他还有一手好厨艺。
凭着这个小爱好,做起了另一番事业。现在“黄小厨”订阅用户70余万,文章总阅读量超千万,给其电商产品带来巨大的流量。
黄磊并不太想用“互联网创业”这样的词来形容,他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在传达着一种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我感触比较大的是,也许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品牌。现在每个人可以调动和影响的范围越来越方便,我们以后是否,都可以做出一些个人的产品,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品牌呢?
正如微信公众平台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生产的工具在哪里
当互联网思维席卷世界时,许多传统的企业家很是不喜欢这种风气,“互联网这么厉害?能制造出电脑吗?替代不了实业,实业才是最根本的”。
的确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基础的连接而已,它并不是产出我们所需的来源。
电脑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工具。
但PC在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真的不如手机上好用,软件太难用,完全不讲什么体验。所以人们渐渐抛弃了家中的电脑,拿起手机进行娱乐活动了。
看过一篇讲锤子M1的文章,角度很新颖。锤子的用户群体用智能设备来生产内容,而不是消费内容。他从生产力的角度,解读了Smartisan OS的一些创新功能对于提高手机上生产力的作用。
虽然现在智能手机大大普及,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用它来消费内容,而不是生产内容。
仅仅消费内容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用来看视频,看朋友圈 ,聊天。从信息质量上来说,自拍或拍摄食品风景,用美图秀秀一键美化发朋友圈,不是创造内容。转发流行链接到所有加过的群,或者求赞求投票,不是创造内容。在微信群上交流各种八卦闲话,不是创造内容。 而如果把手中的手机当成一种增添美貌或者显示有钱的工具,手机就又和首饰提包变得差不多了。
这几年大热的这些,不管是美图工具,视频 APP,还是步步高系手机,都是为了迎合人群中最大的这部分,没有技能、没有审美能力,没有意见的输出能力和输出需求。
虽然现在手机上能做的事情,还比较简单。但因为手机上屏幕小处理能力弱等特性,让许多生产力工具更加的重视体验问题,使得许多工作比PC还方便很多。
不久前苹果发布新的Macbook,键盘上多了个触控条。
许多专业人士评论:很鸡肋,这种操作方式还不如几个快捷键高效。不过我想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不是可以更方便的操作吗?更快的入门吗?
入门这个事情很重要,搁以前,你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壁垒太高,难度太大就放弃了。
友好的操作方式,简单易用的设计,就是让普通人连接生产的桥梁。它必然在小白的视野上发展而来。
看那些专业软件,密密麻麻的按钮和选项,看上去很麻烦。但肯定是遵循高效方便的原则,有它们行业的原理和规范制作的。
但为什么不能小白一点?方便一点呢?好用好看,效率就一定低?也许本没有矛盾,矛盾的是,使用者的能力水平。
如何让希望接触内容生产的人,更方便的进行生产?我们产生了非常庞大的培训产业,但也许这就像传统情况下,一件商品必须经过工厂、经销商、分销商、代理商、门店,层层到达消费者手中。
我们生产的完成,也许不需要这么多多余的中转连接,而是更多高效的工具。只有互联网还不够,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好用的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