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正逢中秋,晚上与朋友在岸堤上赏月。古来明月一直都是人们寄托愁思的对象。
“恰逢美景此时,却无佳人与共”
当时的我产生了一种惆怅,别说我矫情。
想必每个独身的你都会在彼时彼刻有过那种心绪。至于其他人到底心情怎样,我无从知晓。反正我是这样。那么,其中的许多想法和惆怅都是由什么得来的呢?《村上广播》里的所有插图都是由村上春树很喜爱的漫画家大桥步画的,其中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也是那本书的封面之作-----七嘴八舌的“我”。
为什么把它简述成“七嘴八舌的我”呢?尤其突出了这个“我”字。我觉得每个人内心都有很多声音,当你做决定或者回忆往事的时候,它们一定会出现。它们是你所有灵感的来源,你的每一个想法和决定,都是从它们其中得来的。它们是你的成就的助推者,但也是你芜杂心绪的始作俑者。
它们让我踌躇满志,它们也会让我惶恐不安。它们让我胸有成竹,它们也会让我芒刺在背。当我想在某一特定时间段把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的时候,思绪便开始芜杂起来,哦不,相比“芜杂”,应该用“空荡”形容会更加贴切。
青峰在歌词里写道:
“开了灯眼前的模样,偌大地方,寂寞的床。关了灯全都一个样,心里的伤,无法分享”
这是差异化和同质化的区别。眼前的灯,就是这两种区别的起始点,心绪随它而变,随它心中潮起潮落。这虽是歌词的平白描写,但现实又何尝不是这样?麻痹的心,想念的纷杂,在文中起始处与我的想法完全契合。而歌词里的“灯”,不就是那轮皎洁无暇的明月吗?
写到这里,我已经不知道该怎样描述接下来的想法了,只能重新把自己置身于那个中秋的傍晚,仰望着她,等她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