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名为金融通识课,核心是应该如何看待金融领域的概念以及如何从金融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从普及经济学的角度来传播,所以深度不足。可做阅读消遣,几点有意思的分享如下。
金融是什么?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这个本质是理解金融泡沫以及危机等内容的基础。特别是左宗棠西征的故事,其以向西方银行借贷的方式改变了清政府以往卖官筹集军饷的途径,也揭开了很多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背景。
从金融角度看婚姻变迁 中国传统婚姻和家的定位,包含三个方面:一、通过婚姻组成生产单位;二、通过婚姻结成分摊风险的体系;三、通过婚姻结成情感交流的共同体。因此在金融市场欠缺的传统社会中,女儿的婚姻被用来建立跨地区的风险分摊体系,能更好地对冲风险,也正因为此,包办婚姻成为必然。这是从金融角度看传统社会。
借钱 借钱消费,是被中国传统观念所排斥的,但青年人借贷未必是坏事。对一般人而言,青年时是一辈子中收入最少但最需要花钱的时候,到年长时收入达到最高而花钱需要又偏偏最低,这种错配会抑制年轻人的事业发展潜力。在观念上,把消费和投资对立起来是不恰当的,很受教的一句话:消费也是投资,在产生价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人力资本看作资产,这是在金融经济时代里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本。
有时候,适当负债有利于激励年轻人努力奋斗。
利率 利率,即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多透支未来的一块钱能带来的额外好处。这种额外好处越多,利率就越高。特别是从周朝开始就有的利息制度的确很奇特,这种古老的制度一直还在存在和生机勃勃。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历代皇帝都管制过借贷利率,立意在于打击高利贷,但是一个基本事实是:高利贷仍然没有解决好,单方限制利率只是治标。而且我们的政策重点应当从保护借方转移到保护贷方权利,这样从供给侧改革才能治本。最新颁布的打击非法放贷的司法解释,和这样的经济学逻辑相违背,这个只是经济学观点,值得再次思考。
现代公司 现代公司是“契约的组合体”,特点之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二是要使这些法律契约有效,就必须有可靠的法制环境。近代历史上,中国的百年老店比西方国家少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高度人治的环境下,没有强势的权势背景,企业的产权和契约利益安全不好保障,各种关系不好应付,企业也做不大、做不久。同时,可靠的法制环境是民营企业具有长久投资价值的前提,在缺乏法制的社会里,跨期信任挑战只能靠血缘、联姻来缓和,职业经理人缺乏良好的生存环境,企业活力也无从谈起。
很好的一个研究案例是格力和美的,为什么格力这样的企业在账上有将近近一半的现金?作者的原因是格力作为国企,在这样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较大的公司,留下的现金越多,公司管理层掌握的资源也就越多,对个人更有利。而美的是私企,其更多的资金在不断的投资。
很多制度,背后是经济学,而经济学是对人的研究,更是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