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独立:原生家庭下,我们如何培养出独立、自信、快乐的孩子。

前段时间,广西一高中男生因早恋,被老师叫家长,被家长批评之后的他,从5楼跳了下来。看到这样的新闻,难免让人悲伤。


此次事件值得庆幸的是,男生从五楼跳下之后落到了三楼外层,只是摔断了手,性命无忧。这名男同学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父母无疑也是幸运的。

但是,此次的跳楼事件,又再一次把养育问题展露在大众面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希望培养一个独立、自信、快乐的孩子。

可是同时我们又困惑,不给压力,又生怕孩子无法在社会上自力更生,于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压力给多了,孩子想不开。

更担心自己的孩子像新闻中的这些孩子那样……

新闻事件一:武汉某校九年级14岁男孩那样,因和同学玩扑克,学校请家长到校协助调查,后因被自己的妈妈在楼道扇耳光,随后跳楼,身亡。

新闻事件二:作业没有写完,留下遗书而跳楼的小女孩。

新闻事件三:上海17岁男孩在学校与同学闹矛盾发生争执,母亲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与男孩发生了口角。于是在途径高架桥时,男孩打开车门从桥上一跃而下。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新闻……

新闻每次报道这些轻生孩子的事件,总是一次次的把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心紧紧地揪着。

作为父母的,没有不想着孩子能自力更生,独立。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书本的学习,找到方法,正确的养育我们的孩子,培养一个独立自力更生,自信、快乐的孩子。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人民邮电出版社最近新出的一本关于养育的书《从出生到独立》。

当时买这本书是因为它的题目《从出生到独立》,单看题目,就被“独立”二字吸引。是啊!养育孩子不正是希望孩子独立吗?


而且这本书更是被“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首届中国儿童青少年家庭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中方教师”李松蔚和《父母必读》杂志主编,北京市家庭研究会秘书长联袂推荐。

当时翻开书,就被书中的这句话惊到了“孩子虽是个体,但非个人”。

出生不就是个人了吗?可是本书的作者孟馥根据心理学知识,这样解释:

孩子的大脑神经元发育,3岁就接近成人的成熟脑80%了,可是大脑发育接近成人的3岁孩子,就是成人了吗?不是的,孩子除了大脑的发育之外,也同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这个生命个体才会渐渐成为我们口中社会上的人。

什么意思呢?其实,打个比方就知道了。新闻曾经报道过“狼孩”事件,被狼养大的孩子,虽然个体是人,但是因为离开人类社会,被狼养大,所以这些孩子,生活方式完全就像狼一样,身上根本没有人类的影子。


所以,孩子的大脑发育,就算已经发育完全,却没有人类社会环境的影响,习得人类社会环境的生活方式,也不能称为“人”。

那么说到人类社会,孩子最开始接触的人类社会环境,就是原生家庭,人际交往对象就是父母。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独立成长的道路上,是多么的重要。

父母如何让一个孩子,在这个他最初接触的人类社会环境的小家里,得到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如何去教育孩子,让这个生命个体在岁月中成长为“人”,是对每对父母的考验。

而本书的3位作者,通过书中的“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春期”、“离家独立”方面,从孩童“出生”到成年“独立”,全面讲述了作为父母的我们,该如何在这些阶段养育孩子。

我们通常也会看这种养育类型的书,但是像这么这么全面的从一个孩子的出生到独立,一一的写出来,还是非常少有的。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话“父母是唯一不需要培训就直接上岗重要角色”,所以,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各位,上岗之后别忘了学习,这样,我们才能在养育的路上不在困惑。

写在最后,如果您也和我一样有养育的困惑,不妨一起阅读此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