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月的疫情封控,虽然限制了出行,却也给了精神上的无拘无束。
林语堂先生这本苏东坡转,花了三日的功夫,算是把大师一生颠沛流离了然于胸。
通过北宋的字画、瓷器、艺术品等就能大致了解到,这是一个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时代,人们不再以奢华的住宅,金银玉器来显示身份和地位,转而从精神上找寻一种极简主义,因而出了像欧阳修、曾巩、司马光等一批一批的文人墨客,其思想不仅在当代影响巨大,流传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苏东坡从参加科举入仕之后,不光在朝堂之上建树颇丰,被贬地方上也深的民心。
不过也好在他仕途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不然留给后世的也就不会是这么一个感情上热情奔放,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形象。
苏东坡入仕时刚好碰上王安石变法,变法中的青苗法、保甲法等我们大部分都非常熟悉,这变法总的来说在理论上是非常完美的一个改革,但在北宋那会冗员、冗兵、冗费的三冗环境下,在执行上大大折扣,直接导致农民在灾年无法偿还利息被捕入狱,丰年时由于价格低贱,官方不愿收购,收割甚至还会倒贴。可是宋神宗对于王安石毫无保留的信任,加上各地官吏对上不敢得罪,这项变法可谓是方兴未艾,如火如荼的进行。对于性格一向刚正的苏轼来说民间疾苦定然不能视而不见,因此他在给皇帝上表时对变法是极力反对,在平时做诗时也对王安石一派人进行讽刺,也就造成后来的乌台诗案。
从那以后,他便主动放弃了朝堂上那种尔虞我诈,勾引斗角的党伐纷争,在地方做太守时与民为乐,积极去做利于民生的事,甚至疏浚河道,引水筑坝这种大型工程。
所以对于生活,不在于日子的好与坏,只在于对其所产生的态度,有他一般豁达的内心,所到之处皆为春暖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