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农夫李四在赶完集回家过程中捡到了纹银二十两,他拾金不昧,上交给了官府,但失主却说丢失了五十两,那么其中丢失了三十两去了哪里呢?
清乾隆年间,河北农夫李四年近四十,以种为生、家境贫寒,与家中七十岁卧病在床老母亲相依为命,至今尚未娶妻。
有一次,是镇上的赶集节,非常热闹。李四早早起床,服侍完母亲之后便去集镇上赶集凑个热闹,顺便给母亲买点草药回家备用。
逛完赶集节之后便准备返回的途中,他突然觉得肚子疼痛难忍,就赶紧在路边找个茅厕解决一下。结果发现茅厕蹲坑旁边有一个灰色包裹,用手一摸,好像有棱有角还十分坚硬,他很好奇,便慢慢打个包裹,发现包内竟然是纹银二十两和一张文书。
心地善良的他,上完茅厕并没有想将此据为己有,而是觉得失主丢了银子一定会非常着急。
于是在茅厕旁边大喊:“这是谁的包裹?”,四周并没有人答应,他便四处向路人寻问失主,都说不知道!
于是又在茅厕旁边等了大约一个多时辰,还是没有人回来寻找失物。
他心想:既然等了这么久没有人回来找失物,这真是菩萨保佑天降横财,念我家中贫困,况且我母亲常年服药来维持生命,这些钱够买母亲一年的药物应该还有节余。
于是,便高高兴兴提着包裹回家了。
回到家中,将此事跟母亲详细描述了一遍。却没有想到母亲大怒地说道:“儿呀!我们家是穷,但穷要穷得有骨气!失主丢了二十两银子,一定很着急!你明天一定要找到失主退回失物,否则娘就是病死也不要用这些银子买药吃!”
李四至孝没有办法,第二天早上,赶紧回到昨天那个茅厕的地方,希望能遇到失主。
刚到茅厕,只见一个二十多岁壮汉满脸通红,不停捶打自己的头部,非常懊悔蹲在茅厕旁边。
李四见状,忙上去问道:“兄弟,你这是怎么啦?怎么不停锤打自己?”
壮汉说:“大哥,我是一个外乡人,因在常年外地当差多年,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够二十两银子,谁备回家娶媳妇用,谁知昨天路过此地内急,在上茅厕过程中,因着急赶路,将银子忘记拿,不小心丢失在此地,这可让我怎么有脸回家见父母?”
说完便嚎啕大哭!“请问你的银子用什么装起来的?”李四忙问。“用一个灰色的包裹包起来的!”壮汉一边回答一边哭泣。“那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没有?”李四问,“里面还有二十两银子和一张官府给我的嘉奖状,莫非大哥你捡到了吗?如果你捡到了,求你交还给我,我必当重谢!”壮汉回答道。
“对,兄弟,你莫急!失物的确是我昨日路过此地捡到了!我今天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找失主!麻烦你随我回家取失物。”李四说。
于是,壮汉随李四回到家中。只见李四家中房屋破败不堪、家境贫寒。床上还有一个老母亲卧病在床。
之后李四便从家中取出失物交还给失主。
这时看热闹的路人纷纷称赞李四拾金不昧!壮汉应该兑现承诺矛以重谢!
可壮汉见众人这么一说,他心想:这是我多年省吃俭用才存的二十两银子,而李四却一瞬间轻轻松松挣了这么多,有些不平衡!看来我又是个外乡人,今天不兑现承诺可能走不了!
于是,壮汉心生一计,他不仅不愿意兑现重谢承诺,反而说自己丢失了五十两银子,现在包里只有二十两,刚刚自己记错了,说李四私吞了三十两。
李四一听,顿时傻眼,自己只想当一个好人,不仅没有拿到酬劳,反而还要赔钱。
况且自己家境贫寒,实在无法拿出三十两银子。两个人争辩起来越说越激动,渐渐爆起粗口,最后他们还动起手打了起来。
可怜的好人李四那是壮汉的对手,被打得鼻青脸肿、满口是血。
无奈之下,两个人只有选择去官府报官,让县太爷判个公断。
县太爷详细问明了两人个矛盾的缘由,再看了看眼前李四鼻青脸肿、满口是血,他还不停地叩头大喊冤枉,请青天大老爷为草民做主。而壮汉却面无表情毫发无损,这下让他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
于是,他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声怒斥壮汉问道:“壮汉你确定你丢失了五十两银子,不是二十两!”,“回老爷的话,小人的确是丢失是五十两银子,不是二十两!”壮汉回道。
“来人,将失物中的银子拿来用秤称称,确定具体金额!”县太爷说。
不一会,一旁的公差用秤杆称出来确实是二十两银子,并不是五十两银子,并让壮汉签字画押。
县太爷看到壮汉签字画押的文书,便拍了一下惊堂木,又对壮汉说:“壮汉既然你说你丢失了五十两银子,现本县在公堂之上经查验确实只有二十两,那就说明不是你丢的失物!而李四拾金不昧,将失物交还官府,值得嘉奖,现本县宣判,将失物中十两奖给李四,另一半充公,退堂!”
李四一听,连怪叩头谢恩!大声直呼青天大老爷圣明,满心欢喜拿着赏银回家去了。
而另一旁的壮汉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人呀!遇到好人相助,要学会感恩图报!不要把别人的善良当成傻子,肆无忌惮的践踏!否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注那梦很美谈情感,看世事无常、观人生百态.叹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