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农村娃,在农村生活了近20年,受到的是农村教育,接触到同龄人他们绝大多数受到的也是农村教育。我今天想浅谈的农村教育倒也不是说我的见识有多深刻,只是想为我看到的农村教育现状发个声。
虽然陆陆续续的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能力在城市里安家了,把一家人都接到了城市中生活,小孩也在城市里读书。但是我生活的这一地方还是有很多农村的孩子,我们一起玩耍一起上学……我和他们一起谈论过各家的家长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学习的,也亲眼看到和听到过一些家长对他们孩子的教育,所以提起农村教育,我是有一点话语权的。
农村的家长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无非都会说:我们供你读书多不容易,天天顶着个大太阳干着最累最辛苦的农活儿,不就是为把你供上大学吗?不就是让你成才让你有机会摆脱农业吗?你要是没有读出书来就会像我们一样,就得天天顶这个大太阳干农活儿,只能干最累最苦的活儿!你以为你读出书来是为我们好吗?还不是为了你自己好!
这几句话我听到过很多版本的。或温声“激励”,或看到孩子不太好的文化课的成绩而火大的“恨铁不成钢”……家长说这些话的原因是想要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但是他们却用错了方法!
他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用自己的工作的辛苦给孩子施加压力,不惜用贬低农业的方式从而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但是这种施加压力、贬低农业的方式似乎也并不是非常的见效,保不齐还会弄巧成拙。
如果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子的话,就算你把这些话说的足够精彩,他也是左耳进右耳出,这可不就是白费口水吗?而对一个听话的小孩说这些呢?我觉得那他还不如做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算了至少他们还开心一点。对于听话的小孩,你要知道他们的心其实非常的细腻,听了父母的“悉心教导”他们会努力学习可却不是情愿的,要是他们经常听到这些话,他们会不开心、会抑郁。遇到一个对学习不管怎么努力仍然是没有太大进步的“乖孩子”,这无疑是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在这样大的压力下他会做出怎样的事儿?我们没少听过这样的报道,某某小孩不堪学习的压力跳楼了,这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大的不幸。
父母都是想为孩子好,这点毋庸置疑不可反驳。但是他们却是直接告诉孩子终点并且推着孩子向终点走去,从来不告诉孩子支撑他到达终点的原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下:有一个人对一个小孩说道,只要你翻过这座山就会收获一堆宝藏,有很多金银财宝。小孩望着眼前的高山,起初他可能会听着那人的话爬山。可是当他累了,爬山遇到了困难,那他还会因为那一句“会收获一堆宝藏,很多金银财宝”而坚持吗?不要忘记他只是一个小孩,更何况他还不喜不喜欢这个“宝藏”还两说呢!
想要一个孩子好好学习,就必须找到可以让他累了也会继续,遇到挫折仍不放弃的原因。那促使一个孩子好好读书的“钥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不同,所以这个就得一把锁一个钥匙去找寻打开一个孩子学习之锁的钥匙。
想要找到打开锁的钥匙,你就必须知道锁到底是什么样的。想要找到要孩子努力学习的原因,就必须知道孩子感兴趣的、擅长的点。就像《小欢喜》里董文洁天天念叨方一凡、给方一凡报各种班等等方法想要他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都不如顺应方一凡感兴趣的领域,让他自己想办法达成自己的目标来的强。要是不按着孩子所感兴趣的领域“逼迫”孩子好好学习,那么就会像乔英子不仅成绩会一落千丈,严重一点还会整日整日不开心、失眠、最终抑郁想要自杀。
除这些“教导”方法之外,农村的父母还会否定除文化成绩之外的一切成绩。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文化成绩很好,一直都在班级的前几名,体育成绩也非常好,经常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拿名次,为人开朗活泼,很多人都很喜欢他,但唯一遗憾的地方是他从未拿过文化成绩第一。
记得有一次他问我:“为什么我的父母总是觉得我很差?就算我的文化成绩没有拿到第一但是一直在前五,他们总是夸我们班的第一名多么多么好,但是他们的体育成绩、在班级里的受欢迎程度都没我好,他们却闭口不谈。”他又气愤地说道:“我算是知道了除了文化成绩,他们都选择性的失明”
听到这其实我想对他的父母说:他其实很优秀。但想到农村里普遍都是以文化成绩定义一个人的优秀与否,一种无力感就悄然的从我的心中升起,心中又无比的庆幸我的父母不是如此。
最让我感到不适的甚至是让我感到生气的是: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竟然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他们只让孩子专心学习,孩子的内务都是父母帮做,似乎学习之外的事都与小孩自己无关。而且让事情发展更严重的是,有些孩子看到了同龄人不管是干家务还是干农活都会有种“你真可怜”的感觉。
父母们放手吧!他们还只是孩子呀!只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他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之奋斗的,我们要相信未来支撑我们祖国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