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初中教学时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如何让中学生“说”起来》。意在告诉学生说话的重要性和会说话的技巧。近日读完马克.郭士顿《只需倾听》一书,脑际飘过一句话:你会倾听吗?我无法与大师相提并论,但有一点相通:告诉人们倾听的重要性与倾听的技巧和方法。这是一本融合了很多真实案例的实操性很强的工具书,非常实用,值得再三阅读。在此谈谈自我感受比较深刻的地方,切磋交流一下。
首先是秘诀之六“嗯……”的力量。鼓励对方一直说下去,直至对方卸下防御和对抗,和你站在一条战线上,化敌为友。能做到这点不易。为什么?因为对方一开始就气势汹汹,充满敌意和指责,我们很难做到冷静,急于给自己辩解。致使对方火上浇油,双方争执不下,矛盾升级。最终不欢而散,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嗯,你说……”这一句式,在温情脉脉的诱导下,也可以说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释放了对方不良情绪,了无痕迹地化解了敌意,使其自觉修正自己的不良认知,藉以也展示了自己的宽广胸襟和优雅气度。其间你只做了倾听,问题便迎刃而解或不攻自破。由此,倾听的魅力便窥见一斑了。
其次是利用镜像元神经原理,明白“镜像神经元接受匮乏感”,说出对方"糟糕的感觉,没人能理解他”,运用同理心,拉近双方的心灵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法则3一一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理解也是这个原理。在《″幕后″的理解》案例中汉克和奥黛丽两个人是极佳事业搭档,但是互不能忍受对方,感受糟糕。其实质是没有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没有.“感到被人理解”。当“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理解”或者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时,对方的孤单感就会减少,随之焦虑感和被人排斥的恐惧感减少,愿意敞开心扉,走近你。“对别人感兴趣”还有“让别人感到自己有价值”就要求我们运用“镜像映射”原理,接纳对方,给对方映射和回馈。他们也会把你需要的东西给予你,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
最后是倾听自己,控制情绪。9条核心沟通法则之首一一从“噢,完蛋了”到“对,就这么办”。在充满压力和不确定的情形下,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是成功沟通的起点,这是很有威力的事情。此时,学会倾听自己,从进攻模式转换到情感模,再转换理性模式,说出每个阶段的情绪,从而控制每个阶段的情绪反应,完成“恐慌”模式到“解决问题”模式的自我逆袭,成功地控制了局面。这个过程,速度就是一切,通过不断练习,速度能极大提升,瞬间完成这一系列思维动作,在外人面前呈现冷静,镇定,从容的形象。控制情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此乃将才之举,唯其如此,方能克敌制胜,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肩并肩"交流,要求与青少年谈话时,主张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重量级的感谢和道歉,强调真诚和仪式感;如何对付失控的人,关键的是把他对外人的攻击性转化为他对自己的兴趣,等等。都值得深思琢磨,实践运用。倾听是与人沟通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反观自己的生活,我会倾听吗?面对学生的辩解,有时置之不理,自以为是,没有听出他的无奈和无助;面对女儿的哭泣和任性,有时失去耐性,大发脾气,没有听出她的依恋和渴望;面对老公的唠叨和指责,有时逃避或针锋相对,没有听出他的疼惜和期待;面对同事的家长里短,有时充而不闻,没有听出她倾诉的欲望和渴望关心的心态……只需倾听,便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密的两性关系等,倾听是与所有人沟通的秘密!
学会倾听,面带微笑,向前倾身,神情专注,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听出别有用心。听出他的情绪、动机、人格,听出阻抗或移情,听出防御或归因,听出事情的根源,听出事情的真相……倾听,也是一场修行,本人道行不深,慢慢参悟践行。
你会倾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