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石渠郎”出自陆游的《广都道中呈季长》:
天上石渠郎,能来伴楚狂。
风霜朝并辔,灯火夜连床。
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
剧谈那得住,出处要平章。
有同学在读到这首作品的时候,表示首句不能理解,当然他能够想象得到陆游在这里是用了典故,但是“石渠郎”这个典故是查不到的,因此来咨询相问,希望解答疑惑之外,顺便搞清楚这首作品的内容。
其实这首作品,是陆游上万首诗中的一种日常记录,抒发的是他的朋友之谊。我们要读懂一首作品,在缺乏相关注释的情况下,就要靠自己的经验、文言文的掌握、对诗人当时内心以及写作手法的熟悉来进行判断。
说得不好听点,就是猜——但是有基础,有经验的猜,而不是胡乱揣测。
不过读古诗读得多的朋友,一看“石渠”大致就能猜到是指什么。当我们不理解一个词的意思,不妨看看是否能进行拆解。“石渠郎”典故未知,不过曾几次出现在古人作品中,总是有些来头的。
“石渠郎”这个称呼,最早见于唐朝诗人杨巨源的《送裴中丞出使》:
一清淮甸假朝纲,金印初迎细柳黄。
辞阙天威和雨露,出关春色避风霜。
龙韬何必陈三略,虎旅由来肃万方。
宣谕生灵真重任,回轩应问石渠郎。
从杨巨源这首七律来看,是很明显的官场上迎来送往的味道,所以即便“石渠郎”不是一个官职,也必定是大家对某种官职的另一种称呼。
而在陆游的诗中,除了“天上石渠郎”之外,另有一首《送范西叔赴召》也使用了这个称呼:
天涯流落过重阳,枫叶摇丹已著霜。
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石渠郎。
杜陵雁下悲徂岁,笠泽鱼肥梦故乡。
便恐从今长隔阔,旧交新贵例相忘。
这几首作品读下来,是不是大概就心里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