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一天晚上和我爸讨论起人的生死,我爸说人迟早都会死的,那天我想了很久,意识到真正死了后一切都与我无关了,即使多少亿年后宇宙毁灭,爆炸又诞生,永久地与我无关了,对于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子来说,那是长得令人绝望的时间,当时的我蹲在墙的拐角处一面镜子前我爸看不到的地方哭了很久 ,我爸的朋友来了问我爸我在哭什么,我爸只笑了笑,这有可能是我初中有段时间一直抑郁的缘由。 再敏感细腻的性格在生活中的反复无常变化中也会慢慢磨圆而变得麻木,经历多了离别也就哭得少了。但从小跟着伯伯学习乐器却让我在内心里依然保留了那一分细腻的情感,生活与音乐的冲突使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性格,麻木与细腻并存。关于麻木在于很多东西我看得很淡,这学期在《康复心理学》里面抑郁症的描述“情绪低落,快感缺失,兴趣缺乏”中“快感缺失”一词倒是有点符合,兴趣缺乏倒不至于。很多同龄人在乎的东西我都不在乎,大家都比较喜欢过生日,我却没什么感觉,不是因为家庭因素,我爸妈是很积极为我庆生的,但我经常忘记过自己的生日,甚至有段时间我都不记得我多大了,具体多少岁,我需要从自己的出生年月来数,所以我也不是一个能high起来的人,旅游玩乐细胞也不多。而细腻方面在于有些事物我虽然活了20年还是很敏感,分离就是其中的一件,虽然很早就经历着各种分离但还是没有习惯它,13号是可预知的在校最后一天,上午我有点离别前的伤心,下午我开始焦虑起来,而现在凌晨我等车睡不着在写这篇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何而焦虑,是因为要开始正式作为一个成年人参与工作,还是因为要和大家分离去踏入另一个环境。从小因为环境改变朋友也在变,所以很少又能稳定的朋友,所以心理有波动时能倾诉谈心的机会少,有些什么事也是默默地憋在心里,所以说起来还当了个心理委员也是很戏剧化,也许我才是需要心理辅导的个体,hh。 人在凌晨的时候果然是最有灵感的时候,躺在床上的时候过往一下全部涌来,虽然我年龄不大,但有些事情我都无法确定是否发生过了,可见一斑,从有记忆到现在完全忘记的东西会更多,你不觉得是因为你根本意识不到它存在过了,我也突然就能理解人如果真的能活几千年,真的可能忘掉自己的名字的。说起来为什么因为离别会导致焦虑,我认为可能是因为害怕孤单,人生来就是孤单的,越长大,越孤单。我一直挺不习惯孤单的,虽然一直挺孤单,练琴本来就是个孤单的过程,也不像周围的人那样感情线丰富。小学时懵懂朋友虽然有,但一直到初中才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因为自己的性格,所以每次回顾起前段时间的自己都挺weird的,奇怪有些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那样做,这样回顾往事的习惯让我养成了谨慎的习惯,也就快开始不轻易表露自己,但还是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事,伤害过某些人,也因为自己也搞不懂的自以为喜欢的表白让自己像个傻子一样尴尬过。 人总是需要一些倾诉,凌晨写下这篇也权当发泄愁闷,敬马上要离开的自己,敬将要分别的你们,愿意看完的人也感谢你们。(后续:一杯茶在不同的时间喝也有不同的感觉,昨天是愁闷,今天便是在车上将去向远方的兴奋,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记录的原因)
—本文写于2018.05.08,发于个人qq空间日志,背景为大三下学期结束,将离校参加实习的前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