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友:新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谢芳友,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学历。曾先后任中学教师,图书管理员,宣传干事,历城电视台编播室主任,香港回归前的香港《世界经济》杂志社特约记者,山东证券报特约记者,中国新闻社济南支社电视节目新闻中心主任及主任记者,大众报业集团《社会聚焦》杂志副主编、执行主编。工作期间曾担任《泉城播报》《今日泉城》《泉城访问》《泉城儿女》《今日华夏》《九州风采》《华夏儿女》等电视节目中心主任、制片人,以及《社会聚焦.高层访问》《经济信息聚焦》《新观察》节目中心主任、总编审,是一位拥有丰富工作经历和光辉业绩的新闻人,坚持通过采访将优秀文化人、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思想传递给大众市民。
《高层访问》记者谢芳友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一次采访谢芳友的机会,谢芳友是历城区人,我算是他的半个老乡,一个在港沟街道,一个在仲宫街道。
老乡相见,情深真切。谢芳友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谈到他曾经采访过的院士大家,不禁落泪感叹时光飞逝,人来去匆匆,满是遗憾。
认真
第一次关注到谢芳友是在济南电视台的《高层访问》栏目中,他采访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研究所所长韩济生为代表的,数百位中国当代高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教育家。
不禁要问,作为市一级的采访工作者,谢芳友是如何获得高层人士们认可的呢?
这一切源于谢芳友扎实的新闻工作能力,以及把新闻工作视作生活中重要部分的热情。
最早,谢芳友是港沟街道的一名人民教师,负责教授文化课,但谢芳友有一个爱好——喜欢写文章,还经常投稿并参与地方的采访工作,成为学校内有名的“新闻人”。
上世纪80年代初,未过而立之年的谢芳友被调往历城区政府的广播电视部门,负责新闻采访工作。那时候,趁着中午单位休息的时间,谢芳友经常骑着大金鹿自行车奔驰在大马路上,给大众报业集团送文稿。为什么要亲自送稿?寄邮件过去不是更方便吗?在谢芳友看来,亲自送稿一方面是为了叮嘱一下文稿的内容编撰和版式排布,方便报业集团下一步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能表现出工作的诚意。
谢芳友与团队成员合影
随着稿子投得越来越多,谢芳友受到了领导们的关注,每逢重大会议召开,领导们都会专门提出:“让谢芳友去采访,他的工作能力很强,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
谢芳友的工作能力到底有多强?一般人很难想像,从收到准备采访的消息时到赶到采访地点期间的30分钟,谢芳友竟然用钢笔在文稿纸上写出超过2500字的采访提纲。
这是谢芳友采访第十届华罗庚数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士戈时的一个小插曲,本来彭老让秘书给谢芳友一行人准备茶水即可,看到这份诚意满满、内容丰富而又深刻的专访题纲,立马要求“换上最好的咖啡”!
凭借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超出常人的工作热情,谢芳友深深打动了彭老,这也让众多高层人士对这位市一级的新闻工作者心生敬佩,如有采访邀约,一定接受采访。
随着《高层访问》节目逐渐收获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谢芳友带领采访团队采访的高层人士越来越多,收获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好。
除了上文提到的彭士戈院士和韩济生院士,谢芳友率领《高层访问》采访团队陆续采访了几百位专家学者。
这其中,有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AMS热系统首席科学家程林。他所参与的AMS项目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工程之一,旨在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是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进行的大型科学研究,意义非凡。
至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真心向曾经、当下和将来奋斗在科学技术前沿的工作者们致敬,是他们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一扇扇门,挥一挥衣袖,留下了无数个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这是他们日日夜夜辛劳收获的成果。同时,要感谢谢方友及其团队,通过采访、撰稿和发布,让科技工作者们奋斗进取的精神传遍四海,鼓舞更多年轻人为梦想努力奋斗。
期间,谢芳友分享了一段采访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的故事:
十月的金秋,阳光灿烂,秋高气爽。
那是2010年十月的一天下午,谢芳友和他的同事们接到了通知,需要马上赶到山东大厦,已经做好准备的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产值曾超过千亿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明珠,正等候记者的到来。
见面后,“您好!欢迎你们的采访。″董明珠说。
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董明珠说:“我很忙,一家卫视采访曾约过我八年了,至今也未见面,有两个台是我必须要去的,一是央视,二是凤凰卫视,因为他们的影响太大了,地方台的就是接受了你们。″
通过两个小时的专访,董明珠这位优秀企业家的领导才能、管理水平和才华很长时间激励着谢芳友和他的同事们。
工作
作为一个职业媒体工作者,谢芳友工作覆盖的范围很广泛。他的采访对象中,既有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政府政要、社会学者和基层群众。
提到新闻记者工作的“全面性”,谢芳友从采访对象的角度向我介绍了他的工作经历。
谈话过程中,谢芳友变得激动起来,这是谢芳友回顾30余年工作经历后产生的自豪感。除了上文提到的几位科学家,他的采访对象还包括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陈玉甫,山东大学高等儒学研究院教授、《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和山东大学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杨端志在内的众多社会学者,他们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几十年来在教师岗位上为社会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专业人才,是最美丽的人。
每当全国及省市内召开重要会议,谢芳友与他的团队都奋战在第一线,采访了山东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等领导,连续三年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和优秀企业家等一大批人才。
除了上述提到的社会学者与政府政要,谢芳友还采访过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原济南军区医学高等专科学院训练部部长(副省级)、著名画家邱方江和山东开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伯虎等一系列社会文化学者和企业实干家。
每次采访前,谢芳友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采访提纲,写的非常全面并且十分细致。对此,谢芳友表示:“这是一名职业媒体工作者的基本能力!”
辛勤耕耘使他取得了收获及认可,从1984年至2002年,谢芳友老师先后获得市级以上党政有关部门记功、奖励等荣誉50多个奖项,1991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并被《中国报道》进行了专访并报道。
谢芳友接受记者采访
分享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用这八个字来形容谢芳友交友、处事和工作是非常恰当的,与谢芳友交谈过程中,他热情地将自己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分享给我,他不看重对方是否对他产生多少崇敬之情,只希望他的分享能够让对方产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动力。
30多年的工作生活中,谢芳友率领采访团队做过许多高质量的采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高反响。之后,谢芳友主动与其他媒体团队合作,与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创办了《社会聚焦》杂志,谢芳友担任副主编、执行主编,分享之前做过的采访内容,并继续开展高质量的采访工作,力争将这份事业坚持、传承下来。
长期认真努力的工作,使得媒体界的同行们十分认可谢芳友的工作,就连中国新闻出版社也连续出版了两本由谢芳友主笔的《新闻工作者足迹》,其中记录了谢芳友30多年来所完成的优质采访内容。
两本书出版之后,时任外交部长的李肇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韩济生,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山东省委副书记陆懋曾,山东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少将刘国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世界与中国研究院院长、巴基斯坦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国家体育总局司长、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赵玉亭,山东省政府副省长郭长才,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齐乃贵,原济南军区空军政委、中将王吉连,原济南军区联勤部部长、少将张振德,大众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社长刘广东,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韩国强,,山东省文联党组书记于钦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长务副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等领导分别为两部书题词,能够得到多位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及题词是何等的不易,这是对谢芳友工作的肯定。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时工作产生的过度劳累使得谢芳友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最终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编辑审核完的《中国新闻.新闻工作者足迹》未能出版,这是《新闻工作者足迹》系列的第三本,记录了谢芳友连续三年采访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十分遗憾。
谢芳友在两会报道通道中留影
鼓励
老乡见面,分外热情。面对同为历城老乡的我,作为媒体事业前辈的谢芳友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非常喜欢与年轻人面对面交流,听听现在年轻人的想法。
友人相见,如同高山遇见流水,又似乐师抚上琴瑟,一壶茶,两刻钟,畅谈交流之后,彼此收获思想上的满足,就足矣!
面对在媒体行业中工作的后辈们,谢芳友期望我们要时时刻刻坚持学习意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挑战自我,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将最优质的新闻消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临别之际,谢芳友赠我两本由中国新闻社出版,谢芳友主笔的中国新闻专刊《新闻工作者足迹》,并嘱咐我:要时常翻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年轻人,加油!
《高层访问》记者谢芳友
把工作融入生活,把新闻事业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工作时还是退休后,一直坚持在媒体工作的岗位前后,窗外的杨树叶一遍遍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谢芳友总会坐在书桌前撰写、修改和阅读着曾经做的采访,这是一笔无值的财富!真心感谢谢芳友老师能够接受此次采访,祝愿谢芳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文:徐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