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成就了曹雪芹原本半生颠沛流离,后来流芳百世的人生。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总是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毫无疑问,它是我们经典中的经典,,在我看来就是一部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可以供不同的人们阅读,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你是少男少女,那么你从中读到的也许就是一个痴男怨女,儿女情长的悲剧爱情故事。读完之后,恐怕也要感叹一句“真可谓‘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如果你是一位诗人,那么你便可能从中品读到各种辞藻华丽,哲理深厚的诗句,读罢,也许会深深为那些才女们的才情而感动,渐入佳境之后,也许你也会为林黛玉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而泪流不止。如果你是一个历史学家,你可以从中领略到官场政治的奢侈腐败以及腐朽的封建主义制度,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如果你是民俗研究者,那么恭喜你,透过《红楼梦》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上流社会的生活百态和文化习俗,这本书清楚而明了的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方面,为后世人们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作者曹雪芹因感叹自己半生大起大落,红尘无情而呕心沥血创作这一作品,也曾为这本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决定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从各个方面来说,《红楼梦》都无愧于中国最经典名著之一,其所蕴藏的价值也数不胜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人的不同也造就了每个人对《红楼梦》有些独特的的理解感受。因此,为了更加深入透彻的研究《红楼梦》,人们创造了“红学”。“红学”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一门研究,从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一种史学研究。“红学”一词早就在嘉庆、道光年间出现,在当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到了清末民初,研究《红楼梦》成为严肃专门的学问,随着时间的发展,“红学”非但没有衰败,反而随着对国学经典的重视日益发展起来,二百多年来,红学产生了许多流派,有评点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解梦派、辩伪派等。至今仍有些深刻的影响。其实在我看来,“红学”不过是一个供那些热爱他的人们交流讨论与分享的平台罢了。无关对错,无关伦理,无关逻辑,你的想法感觉才是最重要的。从初中到现在,我尤其喜欢中国古典书籍,例如《山海经》《周易》之类,我尤其偏爱。《红楼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我曾细心研读过二遍,一次在初中,一次在今年寒假,也就是大学第一年。每次的阅读都会给我带来超凡的感受,我对‘红’的理解也随着阅历而不断改变,也开始变得更加深入,透彻。
初读《红楼梦》,依稀记得是在初二的一个国庆节假期里,记得当时是因为老师要求我们在假期里选择一本自己所喜欢的书籍来阅读的,因此我选择了这本书。当时年幼无知,不懂作者创作的目的与背景以及爱情的温暖美好,再加上当时对古文理解较差,认为艰深晦涩,实在是囫囵吞枣似的一口气读了下去。读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无他,只有惊艳,被作者个人的诗句以及那些书中女子所创作的各种风格的诗句所惊艳到。第一次发现一本书里作者可以创作那么多的锦篇绣帜,影响最深的就是那章《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庑苑夜拟菊花题》。在这篇中贾宝玉与他们几个姐妹雅兴所起,定一诗社,每个人都起了一个别号,李纨的雅号是“稻香老农”探春的雅号是“蕉下客”林黛玉的雅号是“潇湘妃子”薛宝钗的雅号是“蘅芜君”宝玉的雅号是“怡红公子“史湘云的雅号是“枕霞友”,多么有趣味啊,当时自己便被这些人的闲情雅致和才能而吸引,他们创作的诗,别具一格,至今我也是朗朗上口,尤其喜欢林黛玉的那首咏梅的诗,“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除此之外,那些描写菊花情态的诗句也是那么生动鲜明,例如黛玉的“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宝钗的“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淡浓神合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而这些都让当时的我除了对作者深深的佩服外就剩下对这些美好句子的如痴如醉和留恋不已……
二读《红楼梦》已经隔了多年,自己也从那个懵懂无知,热爱古诗词的少女成长为一名落落大方的少女。高二暑假,我再次启封《红楼梦》,而这次随着自己的成长的感觉,感觉收获颇多,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我加深了对这个大家族中各种人物的认识与看法。纵观这本书里面的四个家族,其中以贾府兴盛衰败为中心,以林黛玉贾宝玉的悲剧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贾宝玉身边的一群貌美如花,才华横溢,各具风格的女子,例如敢爱敢恨的晴雯,知书达礼,知退知近的袭人,深谋远虑,残忍无情的王熙凤。其中,在这些女人中,当时的我其实最讨厌哭哭啼啼,唯唯诺诺的林黛玉,认为她有时候就是无病呻吟,自作矫情。相反,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与人为难,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宝钗处理世事几乎是人见人爱,在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也有光。这样的女孩应该是能够得到幸福的吧。,然而上天或者说作者对她如此不公,让她成为贾林爱情之间的屏障,拥有这"都道是金玉良姻,吾只念木石前盟。"的悲惨宿命。唉,真是,可悲,可叹啊
然而在大学里,我又一次重读了这部经典,再次被作者的才华所折服。再次翻看,除却贾林的悲剧爱情故事,家族封建势利的衰败,更多的看到了具有时代感的东西,更多的看到了他所具有的艺术文化价值,书中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中国的民俗文化,试看《红楼梦大辞典》开列的细目:语词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歌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等等。而这些无一不说明,《红楼梦》文化价值之高。例如文中对饮食的描写就占三分之一的篇幅。贾府中所用的点心有糖蒸酥酪、奶油松酿卷酥、莲叶羹、枣泥山药糕、桂花糖新蒸栗粉糕、藕粉桂糖糕、如意松酿鹅油卷、螃蟹小饺、豆腐皮包子等等。除此文化艺术之外,细下研究,我改变了对林黛玉的看法。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华而吃惊。她满腹的才华,吟诗作对无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顽强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不谙世事。同时,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虽说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体弱多病。黛玉的文学,吟诗作文和聪慧是无人能及的,但是面对宝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进,她非但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护。其实,她是不喜欢礼教束缚的家庭,对宝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赞赏,这应该是宝玉和黛玉爱情的进一步发展,宝玉他们彼此终于觅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劝宝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时,黛玉却显示出对功名的唾弃。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却带着对旧封建的科举功名的鄙视和唾弃。何等坚强,忽然想起一首诗,“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也许这就是林黛玉的独特吸引人之处吧……然而,她的命运终究是坎坷的。在还未享受人间的繁华时,就洒手离开人间,与宝玉的爱情就这样成了泡沬。或许是该去了,债还完了,泪流尽了……只留给人无尽的遗憾。
真可谓“说到荒唐处,荒唐俞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