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坚持下去”的原则为前提。很多人其实都知道做读书笔记的好处,刚刚开始的时候,也兴趣十分盎然,就像有不少人在读了我的文章之后,几天之内也能保持极高的战斗力,但过不了多久,也就恢复了原形。所以,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一定要以“能坚持下去”的原则为前提,当你个人比较懒惰时,可以简简单单地记录下最近读了哪本书,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
之前我读了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打破了很多我之前固有的思维方式,读后受益匪浅。一句话读书笔记,可以做为刚刚启动时的催化剂,很多人之所以对做笔记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对自己的要求过于苛刻,导致自己的心理负担过于沉重,于是越做越没劲,越做越不开心。
记住,开心是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发生的原因,而不是结果。专注于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文综成绩特别好,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过人的天赋或者特别努力之类的原因,而是我每次在做笔记的时候,只记对我有用的东西。这样的一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那究竟如何判断所读的东西对你是否有启发,有用呢?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提倡用这样的一种方法: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用的那一页给折角。重读。整本书都读完之后,把折角的地方再细细地重读一边,如果还是觉得有用的话,把折角页的另外一边也折一个角。标记。把折起两个角的地方,再重读一边,如果第三次阅读还是觉得欣喜若狂,就做好标记,以便今后查看。
我见过很多人在看书的时候,总觉得全本书都是重点,于是用这个笔,那个笔划了又划,最后导致整本书都乱七八糟,什么都记不了。把自己的精力专注于对自己有用的部分,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做人方面,都是必要的。
抓完重点之后,就开始做读书笔记。承载读书笔记的形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纸质版本,就是用笔记本的形式,来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感悟等等,另一种是利用电子产品,例如印象笔记,微软的ONENOTE,各种思维导图等软件。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里我不要求大家都用纸质版,或者电子版,用地舒服就行。关键是做笔记时,应该记下什么关键因素。这里我建议大家在做笔记时,可以以“摘抄+感悟/评论”的形式来进行。
上述的读书笔记,包含了以下的几个因素:时间+书名+作者+出版社+摘抄的部分+感悟。这样就比刚刚开始的一句话笔记要清晰明了许多,坚持下去的话,能让你获益匪浅。
用“输出”来强化“输入”。很多人做了不少读书笔记,但还是会这样跟曾少抱怨:我读书笔记是做了不少,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对我的生活、工作、学习有所改变啊!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你可以试试用“输出来带动输入”的方式加以解决。
例如你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哪些可以提升情商、判断力和谈话技巧的书籍?对于手握大量读书笔记的你来说,觉得这个问题回答起来简直是小case,但如果你真正回答起来,发现在将学习的知识,转换成文字的道路上,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容易。它需要你组织好语言,锤炼好文字,故事引入的时候,要恰当得体,段落分布时,还要注意美观......
只有把学习到的知识,转换成属于自己的文字,才能发现自己有哪方面的不足,从而才有机会加以改正。所有看起来非常容易的事情,只有当自己真正去实践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东西,都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固定化使用读书笔记的场景。当每一件事情固定起来,我们就会养成习惯,养成习惯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需动用意志力的资源,就能完成某一件事情。
例如当你每天早上起来,你不用花半点心思的时间,身体就会很诚实地带你去刷牙,你长年累月已经把刷牙固定成习惯了。
所以,我建立你每天在某个时间段里,花固定的时间去温习你所做的读书笔记。例如可以在晚上睡前的半小时内,翻翻自己之前做的笔记,这样既可以让你回忆起之前的东西,如果有疑问的话,还能带着问题入眠,说不定在睡觉的时候,就找到答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