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带老家的表妹到北京的几个项目地址看看。营地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了,缺人,特别是网络宣传这一块。表妹最近几年做微商,还算不错,也很努力。不过,当她看到北京郊区,那树林里草地上准备做的帐篷营地,一脸的迷茫。她看不出这样的生意有什么赚钱的卖点。这并不奇怪,表妹这些年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老家生活,这种城里人觉得很田园很绿色的地方,在小县城里的人看来就是大野地或者是生产队,毫无浪漫可言。农村人还巴不得在县城里弄套楼房呢,谁也不会觉得在草地上睡觉有什么值得憧憬的。
在北京的马路上,每天人们都身处在是鱼群一样的汽车里,早晨往城里涌,晚上又挤着出城。地铁里,高峰时段的人们就没有啥距离可言了,那种人挨人的亲近,已经说不上是尴尬还是无奈。工作、学习、养孩子、侍奉老人,无论你在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遇到问题,就会发现有另一堆人跟你有一样的问题,于是大家就开始互相争抢那有限的资源。所谓孕妇效应,也可以换作学区房效应、相亲效应、手机控效应、颈椎病效应、抑郁症效应,还有帐篷露营效应。
就在这个春夏交接之际,昨日京城三十多度的高温在背心上留下的汗迹还没有消失,今天夜里山谷间凉凉的风就让人打起了寒战。几千人,就在这么一个周末,先切掉一两个小时让五环路和八达岭高速残忍的吞走。然后再花掉一个小时把满满一车的装备和吃喝搬运到尽可能离舞台近些的草地上。接下来就是扎帐篷、布置自己的露营区域、把带来的东西掏出来散落一地。最后再心满意足的看着自家临时的居所,到周边走走看看各色帐篷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瞧瞧那些贼贵的各种小吃摊位。舞台上的表演已经成了背景音,说好的森林艺术节,其实就是个帐篷节。艺术或音乐只是一个理由,主角其实是孩子们,父母们长辈们都是服务员和后勤保障。单身狗才不会来这种地方虐心的。这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典礼。
无需多言,还没等回过神来,就已经到了半夜。钻到帐篷里的人们多半还没睡,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也不会挑剔什么隔音和舒适度的问题。图的就是这么个味道。
农村里生活的人们理解不了这样的生活,城里生活的人们早就失却了对自然的记忆。从这个局部来看,是乡下人应该眼红城里人还是城里人应该羡慕乡下人呢?可能一时说不清楚,也可能没有说清的可能。因为乡下人眼红的那些东西根本不是城里人觉得该被羡慕的,而城里人的苦恼和无奈也是乡下人体会不到的。本来就生活在各自的世界里,所谓的交集顶多就是耳闻或擦肩而过。
我还是会坚定的认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值得做,并且相信一定能做好,因为我在这城里城外的切换中不仅仅嗅到了青草的清香,还分明感受到了一种趋势,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