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从“不务正业”到无心插柳的氢医学之旅
复旦大学教育部/卫生健康委/医科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课题组长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
复旦大学老年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
法国科学院里昂蛋白质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01 “不务正业”与无心插柳
2014年,跟随导师闻玉梅院士开展一项应对我国老龄化危机的战略研究,以及从医学角度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母校申请到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大力重视老年健康。氢分子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时期和背景下,纳入我的研究范畴的,虽然不是核心,不是“正业”,却很引人入胜。
闻院士也在鼓励着我引导着我“厚积薄发”,“为国为民”做“顶天立地”的好工作。从“不务正业”到无心插柳,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
02 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痴人”
当我第一次听说氢分子医学时,内心充满怀疑一一这种溶解性这么差的气体能有什么作用?该怎么去研究呢?在 Nature Medicine上有一篇被引用了近1000次的文章,有世界不同国度同行每年发表大约200余篇文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都开始有资助项目的背景下,我要评估的是它是否符合我的研究兴趣,而不再是这项研究有无意义。
围绕衰老、感染问题,我发现了一些新东西。此时,我遇到了一群同样“不务正业”的研究者,他们大多已是各领域的权威,有自己的话语权领地,而在氢分子医学面前,他们又甘当小学生。在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里,我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03 前途光明的道路不一定好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心系患者安危,不计个人得失,在各自专长领域默默探索。作为一项开创性研究,没有大资金的投入,即便医生群体也仍需教育的背景下,开展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04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氢分子研究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尤其在国内,尚处在起始阶段,缺乏专门研究平台。
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给了我们交流的平台。在骆肖群主委的号召下,大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对最新进展进行跟踪,尝试建立平台。我和我团队的小伙伴们发挥实验平台技术优势,从一开始就设想要先把基础研究平台建好。虽然经历了很多失败的尝试,但每当我们取得成功,都会第一时间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看到氢分子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们对这些研究越来越有信心时,我也体会到协作的乐趣。我们也都坚信,分享、协作、共赢,这必将推进氢分子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