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每日打卡答案
2、【答案解析】B(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在这里形容历史时代的变迁属于使用对象不当。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一般指好的风气。用在这里属于情感色彩不对。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获第一名,和仅次于美国相矛盾。用在这里属于语义矛盾。)
1、【答案】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将“营造”改为“打造”。“营造”可以用于无形的事物,比如氛围;外在的形象需要用“打造”;B项语义重复,15%—30%就已经表示一个大概的范围,和“左右”重复,因此删去“左右”;C项成分残缺,最后一句话缺少主语,没有说明什么将成为“重要旅游节点”,可以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改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完成”,将“并”改为“该工程”。
【每日荐读】今天为大家推荐朱光潜的《谈美》。
《谈美》是继《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后的“第十三封信”。朱光潜先生曾说:“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面接收”。与朱光潜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谈美书简》相比,《谈美》更为本真,更少意识形态上的色彩,因而也更好读。
多读书,读好书。
作文主要就是综合性能力的考察,主要考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也是最难提升的。作文的观点深刻,可以通过思想提升就可以做到,但是作文的内容要充实,在记叙文写作上,无论是文笔还是写作的风格都是需要再训练的。
第八天每日一练的答案:
【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将“工程”改为“运输工具”,和前面的大型客机相配。B.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诵爱好者,在后面加“的社员”。D.成分残缺,在“生态乡”后加“构想”。应该“按照……构想,制定……规划”。
【答案】D
【解析】焚琴煮鹤:比喻随意糟蹋美好的事物。根据原句“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符合语境。自出机杼:比喻写文章、古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这里形容节目使用对象不当。高山仰止: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不能用于指形体。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不符合原文感情色彩。
高中必背成语
1、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也比喻处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适用对象】诗歌、音乐、处事。
2、安居乐业: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适用对象】人。
3、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适用对象】反常现象、不顺利情况。
4、八面玲珑: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各方面都能巧妙应对。【适用对象】为人处世、待人接物。
5、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适用对象】时间。
6、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适用对象】夫妻。
7、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适用对象】箭法或枪法。
8、百读不厌: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适用对象】诗文、书籍。
9、百里挑一:形容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适用对象】极为优秀、难得的人或物。
10、百年好合:夫妻永远和好之意。【适用对象】夫妻之间。
11、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纷杂。【适用对象】色彩。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适用对象】夫妻。
13、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适用对象】书法。
14、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适用对象】女性。
15、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适用对象】自己的东西。
16、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适用对象】创业艰辛。
17、鞭辟入里: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适用对象】学问、说话、写文章。
18、变本加厉: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适用对象】坏的程度、情况的严重。
19、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适用对象】诗文、写作。
20、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适用对象】技巧、艺术。
21、别无长物: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适用对象】生活俭朴、贫穷。
22、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适用对象】胜利者一方。
23、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比喻彼此的力量、地位或才能不分高下。【适用对象】多个对象。
24、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适用对象】地位、学识比自己低的人。
25、不绝如缕: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适用对象】局面、情势、声音、气息。
26、不堪设想: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适用对象】未来情况。
27、不可理喻:形容蛮横或固执。【适用对象】态度。
28、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适用对象】事迹、言论。
29、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伍。【适用对象】文章、艺术。
30、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适用对象】人。
31、不忍卒读: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适用对象】文章悲惨动人。
32、不瘟不火: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适用对象】戏曲表演。
33、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适用对象】说话、写文章。
34、不知所措: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适用对象】窘迫、发急时的状态。
35、不知所云: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适用对象】说话人。
36、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适用对象】水平。
语文知识拓展
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
发愤著书
《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它概括地说明了许多著作家都是由于正道难行,遭遇坎坷,心有郁结怨愤,才发愤著书立说的。这在封建社会中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它包含着强烈的不满现实、批判现实的精神,不仅对封建社会的进步作家有重大启示和激励,而且对后代文学理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名、字关联讲究多
古人有一种“名外之外”,也就是字。俗话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起名以分彼此,取字可明尊卑。在许多情况下,“名”和“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并列式:字和名意义相同或相通,是并列关系。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的意思。
辅助式: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皆为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李渔,字笠翁。蓑笠是渔翁的象征。
矛盾式:字和名以相反的意思进行关联。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扩充式:字与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话中,意思相顺,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延伸式:字的意思为名字的意思的延伸。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年龄的称谓
【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后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例如: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论语·子路》)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例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
【齿龆·龆龀(tiáochèn)】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例如:有遗男,始龀。(《列子·愚公移山》)
【总角·垂髫】指幼年。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笄(jī)年】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白居易:《对酒示行简》)
【束发·成童】指男子十五岁。例如: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冠·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花甲子】六十岁。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名号,自甲子到癸亥,错综参互相配,故称花甲或花甲子。
【耆(qí)艾】古指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以耆艾代称五六十岁的老年人。例如: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古稀】七十岁。
例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耄(mào)耋】指高寿,老年。“耄”指八十岁(一说九十岁)。
【期(qī)颐】一百岁。例如: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苏轼:《次韵子由》)
官职的任免升降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例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例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
例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例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
例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授予官职。
例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例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例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2. 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例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例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例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例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例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例如:擢为后将军。(《汉书· 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例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例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例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例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例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流放,放逐。
例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贬官、降职。
例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
5. 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例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例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
例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例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例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
例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6.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例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例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例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例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
例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例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