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期印证班二大组第7小组优秀家书推荐
学习班长:吴自霞
检视班长:李春玉
学习委员:方宗梅
检视委员:姜玉荣
学习组长:杨苗
检视组长:肖美英
优秀家书:谭娴
————————————
致良知第9期印证班第四阶段7组第1封家书
时间:2025年10月8日
姓名:谭娴
主题:《第一次走访实录》
尊敬的博仁老师,幸福付出的志愿者们,亲爱的第9期印证班7小组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我是谭娴,来自国藩故里、湘中娄底,是第9期印证班7小组的学员,趁着国庆中秋双节喜庆的超长假日的尾巴,祝福平台所有的良知伙伴和7小组的兄弟姐妹们:双节快乐!心想事成!今天我的家书主题是《第一次走访实录》。
在市团的引领下,我们双峰县手牵手服务团队经过将近两个月的筹备,在9月13日圆满完成了核心骨干志愿者团队的成立大会,接下来我们于9月27日完成了全县第一次村级说明会,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将各个自然村的村支两委和乡镇街道的支部书记和妇女儿童主任吸引到“手牵手”项目中来,为我们的下一步走访做准备。
今年的国庆节遇上中秋节,圆满喜庆。我们想在这个喜庆的假日里,完成一个心愿:8月份在娄星区开启动大会时,一位姐姐说他们一直在扶持我们双峰的一个孩子,但是只是大病救助,暖心的陪伴还是很缺的,所以希望我们能去看看这个孩子。我们县检察院的一个超有爱心的姐姐也因为这件事情深有感触,想加入我们服务团队。我和我们团队的家人们商量,要不就着这次双节假日,开启我们的第一次走访?有想法不如细化想法进而落实到行动当中来。因为我们县团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所以怎么个行动法,都不知道,只能自己慢慢来摸索。
*万事开头难*
9月28日,我休息半天,约我们常务副团长一起去拜访相关政府部门,有收获。9月30日,还没有放假!我选择中午开始电话市检院姐姐,孩子住在哪儿?姐姐说找县检院姐姐。联系县检院姐姐,我们怎么样可以找到孩子?张检说,找当地支书!一颗定心丸下来了——找到支书就能找到孩子家!联系支书,电话没接。是陌生人电话?先发短信告知对方我们的市民政局注册“手牵手”项目的志愿者身份,然后再联系。还是没有回音!下午六点,县检院姐姐微信说“找到孩子妈妈电话了”。
“一波三折”,肯定有希望,自己给自己鼓劲!联系孩子妈妈!外地电话,还是没人接! 只得继续等!并且利用等待的时间,和我们骨干志愿者们商量要注意哪些方面?比方说最好是10月1日可以出发走访。晚上9点多,外地电话打过来了。我赶紧接。是孩子妈妈!初次交流,感觉不错!但是一边沟通就一边了解了很多事情:她在广东;孩子爸爸常年在外面但从没寄回过一分钱;孩子86岁的外太爷爷也突然得了急性病在医院住院;孩子奶奶60多,宁可到外面打工挣钱也不愿呆在家里照顾孩子。聊了不到10分钟左右,孩子妈妈开始说起胡话来了,言语间心疼自己的“孙子”——刚一出生就得了这个病,怎么得了?开始“孙子”“儿子”分不清了。可能时间有点晚了,孩子妈妈需要休息了吧。所以招呼她好好休息明天再聊。
快10点了,书记没有电话过来。我们有家人想着,是不是我们第二天(10月1日)可以到路上再问?这想法被否定了,还是先联系上,再动身好些,毕竟现在人在哪儿都不知道呀。第二天电话和等电话中不断切换。。。傍晚6点左右,姐姐告诉我说“这两天支书正有事在忙,再等会儿他会打电话过来的”。晚上8点左右,我终于等到书记的来电了!喜出望外,从书记这里这里知道孩子的村部属地,同时也知道,孩子现在不在自己家,也不在外婆家,还要再联系幼儿园看是不是哪个好心人接去家里住了。知道吗?听完这些,我的心一截截直接往下沉: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呀?揪心的很!!!
大概晚上9点多,书记再次来电说“孩子现在住在幼儿园老师家里”。从那一刻起,我开始特别浓烈地想知道“孩子还好吗?”“他会每天玩得开心吗?”“他有好好吃饭吗?”“他会像一般4岁的小朋友一样调皮吗?”“他会笑的很开心吗?”。。。我想的每个问题都是我希望小朋友有的。。。但一切都要等我们第二天去了才知道。
第二天临出发,再次请教我们团队的心理老师,她告诉我们说“不太适宜去很多人,第一次去主要目的是“建立链接”。开始想着去两台车,直接就去一台车就可以了:一个陪伴孩子,一个了解情况,一个做记录,一个拍照;一个灵活机动。我们五人组一行按照导航地址停在村部,想下车走路去孩子现在的住所。书记正好赶到,说“你们还要跟着我来,至少6里路的样子吧”。好嘞,那跟着书记走,过桥,过集市,转弯,过桥,过田间公路,又到一座桥边,书记停车,我们停车。弄清楚位置,书记开车,我们走路(谁也不知道以后我们的走访会是什么样的地方)。再过了两间小屋,来到幼儿园老师的家里。
*拨开迷雾见彩虹*
红衣服小宝见家里有人来,怯生生从房间里探出头来看了看我们,然后躲到里屋去了。幼儿园阿姨跟他说“这些叔叔阿姨伯伯是来看你的,你看,还带了你喜欢的玩具呢~~快来,把叔叔阿姨带给你吃的收好,然后我们请叔叔阿姨喝茶~~。” 小宝很听话,带着我去到里屋,把水果放在地上,把牛奶放在紧挨桌子的地方。然后出来接过我们给他带的“奥特曼”盒装玩具,小宝可喜欢了:拆开塑料包装盒,拿出奥特曼手表带上,再拆开其他的拼装单件。看到我们有个小姐姐在他身边,他用眼神问了问小姐姐:这些我可以玩吗?这手表我可以带在手上吗?诗雨宝贝微笑着点头“都可以,都可以,你想怎么玩?”有了第一个眼神的接触,我们放心地坐了下来,与幼儿园阿姨沟通小宝的情况。
小宝出生仅2个月13天,就在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患有脓毒血症、胆管炎、先天性胆道闭锁(已手术)、胆汁性肝硬化、先天性卵圆孔未闭、重度营养不良。说实话,看了这样的病例,我们都揪心得狠。
其次,小宝家里目前是5口之家,但有劳动能力的没有一个。爷爷50多岁了外出一直未归家,奶奶靠打零工过活;父亲抑郁症在外面,有段时间派出所出动警力找了回来,现在又出去了,有电话但联系不上;妈妈头脑不清醒;姐姐住外婆家。家里经济来源靠政府补助,以及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和亲戚朋友的帮助。这样的家庭让人感觉特别沉重,这样家庭的孩子特别让人心生怜悯。但是转过头看向屋子的另一边,孩子和我们的诗雨小姐姐玩推篮球、滚篮球的游戏,已经渐入佳境,孩子脸上的笑容很自然很开心。过来一会儿,诗雨想把孩子抱起来,孩子不肯。诗雨继续和孩子玩石头剪刀布,以及组装奥特曼。慢慢熟络的孩子坐在诗雨的膝盖上,拿着一面小红旗挥舞起来。这时,我想,不如小陈叔叔也去和孩子互动一下。小陈和小宝坐在长条凳上,拿起奥特曼的一件武器开始“大战”起来。我心里又一紧,提醒小陈,小宝身上还有动过手术的口子,还是动作不宜过于剧烈较好哈。我也不知道我的提醒是否多余,但我想大家既能链接感情,又能保护小宝,两全其美才是上上选择啊~~
*让人难忘的告别*
我们服务团强调“一盯一” “一帮二十年”,直到男宝找到工作成家立业,女宝嫁人;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我们双峰团队有一些经典名言已经在其他区县被不断引用。但是到了实际场景中来,才会真切感受到“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我们出发前的约定是9点到11点为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准备吃中饭的。所以,到了10点58的时候,我轻声提醒了大家一句:快11点了。这时候,我们自己知道了时间,没想到小宝也敏锐地感觉到了。他蹲到“奥特曼”组装盒面前,慢慢地把“奥特曼”部件一个一个归还到盒子里面去,大大小小,都一一放好。后来,小宝又意识到自己手腕上的手表没有解下来,他又抬起手腕,轻轻解下“奥特曼”手表,把手表放进盒內。可是“放不下”,因为表带没有解开,他向志愿者叔叔阿姨求助,志愿者叔叔阿姨都试了试,难解!想就这样霸蛮放进去!小宝拿过手表,轻轻地左边试试、右边试试,然后把表带成功解下来,把手表收回包装盒。我们想着小宝应该可以继续玩了。没想到小宝要把每一个部件都放好,还要把打开的包装盒全部平平整整地放好再压平。我们的志愿者陪着他蹲在旁边,看着他收纳这一切。我看不到小宝的眼睛,但是我能看到志愿者叔叔阿姨都泪目了,我也一样,因为我们同时感受到:小宝感受到这些叔叔阿姨要回家了!!!所以,即便放好了,放平整了,小宝还是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压平包装盒四周八面。许老师是我们一中的心理老师,她知道,我们得和小宝有一个好的告别仪式,所以,跟小宝说“小宝,叔叔阿姨今天要回家去工作了,我们一个月之后再来看小宝噢,好不好?”小宝微微点了点头,不说话。然后牵起诗雨姐姐的手,把“奥特曼”玩具拿到另一间房,哥哥(幼儿园阿姨的儿子)做作业的房间,放在桌子底下,确认不会被哥哥踩到才牵起诗雨姐姐的手走出来。小宝已经有至少5分钟没有开心微笑了,他走到我们几人围坐的地方,还是默不作声。许老师抱起了小宝,脸贴着脸,小宝就这样由许老师抱着,安安静静地没有下来。后来,许老师说“小宝在身上时,全身是柔软的。”幼儿园的阿姨说“佳佳(化名),我们今天让叔叔阿姨回家了啊,下次叔叔阿姨来再陪佳佳玩呀,好不好?”小宝点了点头。阿姨牵着宝宝的手出来送我们,过了菜园路口,我们跟小宝再见。小宝跟我们再见。我们过马路,过桥,准备上车。回头一看,小宝走在阿姨的前面,送我们来了,到了桥的那头。我们没有一个能绷住的,两个男子汉也没绷住,全部泪目。小宝从桥头走过来,到桥中间,我们几位女志愿者走上前去,看着小宝的眼睛,不知道说什么了。诗雨宝贝微笑着跟小宝说“姐姐一个月之后来看小宝哦~~”,小宝看着她,就像我们刚到的时候他看我们的眼神。我原想还由许老师去抱抱小宝的,但这一次,我没有矜持,我慢慢地蹲下去,把小宝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说“我们都是最爱小宝的哈,我们约定一个月之后过来看小宝哦”。其实,我想控制我的眼泪,但没有控制住。到了桥头,我放下小宝,亲吻了小宝的脸颊,收起不争气的泪水,微笑着跟小宝说“一个月之后见哦。小宝,笑一个啦~~~”小宝挤出了点点微笑。上车,许老师跟我建议说“要做好抽离”。我说“好,我们先对今天的走访做一个复盘,做得好的有哪些?有哪些需要改进?”然后我综合大家的意见:一个月之后再来;笑着说再见;培养志愿者的韧性也培养孩子的韧性;回家做好档案、记录和归档;同时保护孩子和孩子家人的隐私。我问许老师“这样的话算不算抽离出来了?” 许老师说“是的,就是要这样”。
感恩一路同行的诗雨、小陈、许老师、老游,感恩赵书记,感恩幼儿园的阿姨,感恩今天不能到场但已经准备好礼物的辉总,感恩小宝!!!
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博仁导师的谆谆教导!感恩大爱志愿者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感恩大家的砥砺夹持。感恩所有的遇见!感恩大家!我爱大家!祝福大家国庆、中秋,双节快乐。
谭 娴 敬上
2025年10月8日
期待明日红菊老师的优秀家书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