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最近不读新书了,要“反刍”。
很多文章都在教人如何“一目十行”,如何每天读完一本书。这样真的好么?一目十行能看到几个字?一天读完一本书,第二天还记得多少?我没有过目不忘的天赋,这些读书技巧统统学不会,只能狠狠地把每个字都看到眼里,很多书读完一遍还要读第二遍第三遍。我称之为“反刍”。
但买书的冲动时刻存在,并不定时爆发。小囡要买书,手一抖,自己的福利也收进购物车。
收到《雪国》的时候,初冬的雨夹雪正下得紧,温度很低,天气预报说晚间会转为大雪。
第二天,果然,鹅毛翻飞,铺天盖地。此时翻开《雪国》,真是恰到好处,别有滋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雪国》此时也算反刍。我的第一次电子书体验就是《雪国》。当时认为,读小说用电子书还是很划算的。可是,当第一页读到一半时,“哟,这不是叶子姑娘吗!回家呀?又是大冷天了。”就读不下去了。再试几次,依然无法继续。就此搁置,从此与电子(纸)书无缘。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最著名的代表作,也是他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舞蹈家岛村和艺妓驹子在雪国三次相会的故事。
岛村初到雪国度假。艺妓人数不多,驹子被临时叫来陪他聊天。岛村发现这个十九岁女孩的美正是自己一直在追寻的。于是,他用一根手指记住了她。
岛村再次来到雪国,途中和驹子生病的未婚夫及倾慕照顾他的叶子对面而坐。这就是小说开头的场景。见面时,驹子是已经做了艺妓了。”她的衣服下摆铺展在乌亮的地板上,使人有一种冷冰冰的感觉。”而第一次见到驹子时,“她的衣着虽带几分艺妓的打扮,可是衣服下摆并没有拖在地上。”这次相处,驹子确认了对岛村的感情,同时又纠结于这种感情。她希望他留下,又催着他赶紧离开。
岛村第三次到雪国,驹子的未婚夫已经去世,叶子依然守在那里。她烧掉了记录往日生活的笔记,把认识岛村当做新的开始。却也清楚知道他们之间最终只是一场虚无。
小说结束于一场大火,叶子丧身其中……
《雪国》情节简单,没有强烈的人物冲突和情节的大起大落。一切都笼罩在雪国的茫茫雪光中、满山的杉树林中、晴日的阳光中、温泉水汽的氤氲中,模糊、朦胧。故事在对话和细节里隐隐展开。如岛村不时端详的左手食指,如驹子衣服下摆的长短变化。
作者大量使用光影颜色的转换,来传递不同的内心感受。
第一次见面时,岛村和驹子之间有点拘谨。驹子说话时大多低着头淡淡地。岛村看到“她的脖颈,淡淡地映上一抹杉林的暗绿。“于是,”岛村抬头望着杉树的枝梢。”
再次来到雪国。早晨,驹子在岛村的房间醒来。“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是雪,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相容的美。”“镜中的雪愈发耀眼,活像燃烧的火焰。浮现在雪上的女子的头发,也闪烁着紫色的光,更增添了乌亮的色泽。”此时燃烧的火焰代替了当初的淡淡暗绿。
最后一幕,当雪村与驹子赶到失火现场时,见到“火光在她(叶子)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仿佛这一瞬间,火光也照亮了他同驹子共同度过的岁月。这当中也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
依我看,小说有的以故事情节取胜,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有的则以氛围渲染取胜,淡淡情绪,徐徐弥漫。读书群里一个书友曾经问道:“大家真都觉得《边城》好看吗,我就觉得同本集子里那篇XX更有趣。”我说也许大家喜欢的是作者营造的故事氛围,淡淡的湘西山水间的小儿女心事。《雪国》异曲同工,留给人们的是淡淡的却巨大的哀伤和虚无之美。
今冬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屋檐下挂满了长长的多年未见的冰坠。但与雪国的雪还是不可同日而语。驹子说,那里的一场大雪可以埋住电线杆子,走路不小心会撞到。学生们可以一早光着身子从窗户跳进雪里,就像在水里游泳。我和岛村同样感到惊诧。
这本书还收录了川端康成的另一部小说《湖》。它就是那种情节多转,结构巧妙的故事。但,询问度娘,基本无人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