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淘宝直播的赵圆圆曾经说,等到4A和广电专业大军杀进直播,估计就是一片惨不忍睹的降维打击。
确实我们看到了“央视BOY”在带货路上段子和销量齐飞的一面。
不过最近和某广电系谈了一次直播带货,让我对以上观点越来越不以为然。
首先,由于疫情,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的主持人都被要求直播带货。
在动机上,不仅是被动营业,甚至内心纠结。整个原来扮演喉舌端着的姿态,很难接地气来叫卖。
一个小细节,我的主播朋友经常会把一句话反复端出来:“我们毕竟还是一家正经单位。”
语言决定思维,思维塑造态度。这样的心态,一开始就很难做好事情了。
其次,对数据不够坦诚和尊重。
当我问及前几次的直播历史数据的时候,估计是不太理想。负责商务对接的小哥,居然是开始跟我扯起来原电台节目的收听率。具体来说就是,委托某个调查公司抽样出来的某个数据。
这种滑稽的对话,是一种非常有穿越感的捉迷藏游戏。偶尔玩玩还是有点忍俊不止的。
第三,直播平台居然不用主流APP
在这个年代,抖快淘的直播不好好用,瞧不起平台本来的流量。那起码对用户有点诚意,别让人再装一个APP吧。腾讯看点一个小程序能搞定的事情,广电的朋友们给自己非得整个专门的单独的玩意。
即便是原来节目还能有些不错的用户基数,经不起这么一折腾。估计就剩不下多少了!
第四,不是赋能个人,而是变相卖广告
虽然是谈合作,但是双方私下都是朋友。说些掏心窝的大实话,其实倒也显得坦诚。广电系的主播们,看似有团队。实际上能扮演的还是借助直播拉广告的事。
主播不能在外接活,做直播。其次,不管节目数据是什么德性,上来就得交“坑位费”。能通融的也就是,少量的坑位费可以用货来抵偿。
今天读了刘润老师的一篇文章,讲透了新旧媒体的本质:
只能触达一层用户,以至于触达率必然小于1%的媒体,就是传统媒体。
能打穿多层用户,从而使触达率有机会大于1%的媒体,就是新媒体。
这个1%的分水岭就是用户的转发和裂变。
所以传统媒体的关键词是“覆盖”,而新媒体的关键词是“打穿”。
在抖音的时代,你有多大的神通能够覆盖你能用户?这又要付出多大的成本来实现?
凡事都是强调基因的,我们原来4A和广电的那套模式是不是还在你脑中枢里留下固执“覆盖”的影子?
以至于最近我听谁张嘴说曝光度和美誉度,都像是“史前动物”。
不改变的,就等着当“化石”吧。